美国早教:内向妈妈如何“教出”外向孩子
教程:幼儿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199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内向妈妈如何“教出”外向孩子

    强迫孩子打招呼,只能适得其反

    我工作时曾做过一个性格评估,测试结果显示我是内向型性格,当时和我一起工作几年的同事都大跌眼镜,他们觉得平时完全看不出来我是内向型性格。但我自己清楚,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内向害羞的孩子,只不过工作后,我学会使用一些社交技巧来保证自己的性格不会成为职业生涯的短板。因此,在业务方面我可以滔滔不绝,但我绝对不是喜欢和人闲聊或者和陌生人“自来熟”的人,很多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即使到现在,我还是一个慢热内向的人。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是轻易改变不了的。能够改变的,只是我学会很多技巧,以免让自己的性格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小D的性格很像我,她在家能和我们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但只要出门,就不再说话,更不要说见人打招呼这些基本的礼仪了。我因为清楚自己的性格,所以也特别理解小D。但我总觉得小孩子的性格可塑性很强,与其让小D长大后像我一样经历一次次自我改造,不如现在趁早帮她改进。我向小D的儿科医生和认知老师谈了这个想法,她们不约而同地建议我多带她出去,说多见人就能改善。

    于是,我只要出门,就不断地提醒小D要叫人,要打招呼。每天无论是带她去超市见到收银员,还是走进大楼见到邻居,或者是去公园见到其他孩子,我都对小D说:“Say hi.(说你好。)”没想到,这两个单词不仅没在小D身上产生任何神奇的作用,反而让小D有些反感了。我清楚地看到,每次遇到人,还没等到我开口,她已经把脸转过去,双眼放空。她这是用肢体语言告诉我:我受够了!

    父母的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某个周末的晚上,我在整理旧电脑,翻出很多以前旅游的照片。我和老公都特别爱旅游,曾有一年我们去了25个国家。我兴致勃勃地拉着老公一起看这些照片,老公边看边说:“你记不记得我们每次旅行时总要吵一次架,而且每次都是相同的原因。”我怎么会忘记呢?在旅途中每次需要问路时,老公总是觉得应该“锻炼”一下我内向的性格,他总是说:“你去吧,去问这个人。”可我真的不喜欢这么做,但又不能认

    ,就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脱。每次都会因此而误事,这时我既气自己的内向,又恼老公为什么不自己去问,于是两人就会吵起来。

    想起这段经历之后,我突然发现,我现在每天对小D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当我老公当年的角色啊!小D的性格脾气像我,如果她能够说话,估计也会和我大吵一架吧。

    第二天,我又带着小D去超市买菜,结账的时候小D又把脸转过去了。以前每次到柜台结账时,我跟收银员的谈话不会超过4句,每句不会超过3个单词,基本上就是“Hi”“Yes”“Please”“Bye”这几个词。美国人其实天性挺爱聊天的,但估计他们聊天的欲望被我冷漠的表情和惜字如金的表现挡回去了,所以每次结账的过程都快速而安静。但那天,我第一次不再只说“Hi”,而是给了收银员一个微笑,说:“How are you doing?Nice weather,isn’t it?(你好吗?今天天气不错哦。)”就这样,我和收银员“破冰”了。她边扫描我买的食物,边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一会儿抱怨最近蓝莓价格又涨了,一会儿感叹纽约的春天真美好,还说起小区新开的汉堡店味道不错,等等。慢慢地,我发现小D把脸转过来了,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们,看了好久。

    之后,我见到邻居不再只是点头微笑,而是停下来介绍自己,夸他们的狗,并记住很多狗的名字,这样下次见面时关于狗就有了不少聊天的话题(纽约人非常喜欢狗,聊宠物永远不会出错)。

    后来,我们认识了2岁的米娅(Mia),她妈妈叫珍妮佛(Jennifer),住在97街;3岁的伊桑(Ethan)快过生日了,他的生日愿望是当消防员;3岁半的阿曼达(Amanda)最喜欢《冰雪奇缘》里的爱莎(Elsa)。我也慢慢地成了“孩子王”,每次到了公园,总有不少孩子过来和我说话,也跟小D打招呼。

    这些尽管不是我自然状态下最喜欢做的事,但凭着之前学会的社交技能,我完全可以应付自如。就这样,我再也没要求小D打招呼,而是每天出门时,我见人就主动聊几句,这样的small talk(小对话)在纽约是很受欢迎的。大概过了8个月,有一天早晨,我们下楼时遇到门卫,那天我心里想着事情,没有停下来跟门卫打招呼,突然一声奶声奶气的“Hi”打断了我的思路——没错,竟然是小D第一次主动和人打招呼!我当时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但定睛一看,分明就是小D挥舞着小手,脸上带着微笑,在跟门卫打招呼。

    从那天开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小D进了电梯,就会对整个电梯的邻居微笑说“Hi”,每个邻居离开时,她都一一说“Bye Bye”。有时走在路上看到路人,她一高兴也会挥舞手臂,大声打招呼。

    前几个月开始,她出门在外见到有人咳嗽或打喷嚏都会说:“白酒!”当时我觉得很纳闷:家里没人喝白酒,她怎么知道这个词儿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回了她一句“谢谢”,我才意识到她是在说“Bless you(祝福你)”,而这正是我经常对陌生人说的一句话。

    如今,我们所住的整幢大楼的人都知道她叫Dorothy,家门口超市的收银员都知道她的年龄。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个非常爱笑和友好的女孩。但谁都不曾想到,一年前的她是那样的腼腆和害羞。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做好自己

    总是听到很多父母感慨:懂得很多育儿道理,却还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被父母影响出来的。你无数遍教育孩子的话,可能丝毫不起作用,但你每天在日常小事中的行为,却对孩子有着深远的意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育儿的道理呢?因为我们需要自我教育。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丢弃或遗落了很多最基本的道理,孩子的到来提醒我们要重新捡起这些道理,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遇到孩子,我们才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你是否曾抱怨孩子不爱读绘本?请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是不是总是在看电视和刷手机,只在给孩子读绘本时装出“很爱读书”的样子?你是否曾抱怨孩子脾气暴躁?请想一想,你平时是不是和家人“一言不合”就把嗓门提高八度,看到孩子犯错就大吼大叫?你是否曾抱怨孩子饮食习惯很差?请想一想,你平时是不是节食、暴饮暴食或喜欢挑食,却总是让孩子吃那些你自己根本不会吃但又很有营养的食物?

    育儿道理都只是“术”的层面,而“道”的核心在于家长本身。如果没有“道”的支撑,家长掌握再多的“术”也无济于事。

    大J特别提醒

    下次当你想教育孩子时,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我自己做得到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要暂时停止教育孩子,而是先改变自己。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孩子真的不用教,父母做好自己,他们就能做好自己。

    0/0
      上一篇:美国早教:如何帮助害羞、怕生的孩子 下一篇:美国早教:我的孩子不是内向没出息,只是有些慢热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