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战术篇 六、语音的神奇
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276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六、语音的神奇

    本章分为三大部分,一谈谈为什么要学好语音,语音怎么个神奇法;二谈谈什么是语音;三谈谈怎么学语音。

    (一)语音的神奇

    如果说语音重要,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语音何止重要,应该说是神奇。不过人人都承认语音的重要性,在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眼里,就像绝大多数人谈论体育和健康。“你说得对,生命在于运动,可没时间啊。”这些人宁可弯腰驼背,宁可起早贪黑去赚那“放不开手的”钱而身体变糟,也不会抽出点时间运动运动。他们也羡慕运动的人,见了面就会说“老王你真潇洒,抽空我也跟你去运动。”如果你说:“现在就走!”那他们的脸肯定是吓得阵白阵红的,一万个理由去不了。

    英语语音也是这样。语音重要,可咱就是不学。反正老师不要求,也不领着学,也不考核,学生们这方面绝无后顾之忧,所以也就一本正经地赶快“背单词”和抠语法去了,因为单词语法可是天天考啊。如同想健康和强健不运动不可能,想学好英语不学好语音,那是幻想。不过这么多人都不怎么学语音,以存在就是真理的理论,中国如此庞大的教和学的群体难道都错了吗?其实我们在第三章里谈论的内容,涉及到同样的现象,即存在高中毕业生这么大的群体学习了2000多课时,但从应用角度看还差得太多的事实。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错了且还在错着,说明总存在多数人都做的事情未必都对。而轻视或忽视语音,是学不好英语的极大根源。这是个非同小可的结论,但一定有人不喜欢或不同意这样的结论。那我们就更有必要谈谈这语音是如何的重要和神奇。

    1.交流

    这是个最显而易见的现象。语言是有声的,除了盲文我们不承认纸张上的油墨是语言,我们把它们称为文字,充其量我们把它说成是书面语言。张嘴说话是我们人类最动人的能力和最简易而有效率的交流手段,它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也是我们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舌头能感知,舌头能中伤,舌头能歌颂,舌头和美貌一样,也能倾国倾城。

    就是这样一种无限的价值,为什么到了学习外语的时候就把它扔了呢?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英语的时候也许忘记了学习英语的文化含义,忘记了我们是在接近一种动人心魄的声音美,忘记了我们本想要通过这种美来了解、理解和感知世界,忘记了我们是要进入到占人类很大一部分群体的一种文化中来,并在这种美中与其互动。不注重语音甚至轻视语音,就好像是十分残忍却有时候是在不知中,把他人或自己阉割。

    想来令人心颤和哀伤,但还有无数人在这样做。你不学好发音而一张嘴就创造发音,别人怎么能懂哪?我们许多学英语的人在张嘴创造发音的时候,或一本正经,或全然认真,或无所谓,或根本不晓得,把个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语言亵渎和蹂躏地不成样子。可别人听不懂你的话就不知道你的意思,你哑巴英语的几千课时白费了;且你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耽误别人的功夫,让别人为你着急。

    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说话的能力,可以分为语音的地道性和张口就来想表达什么就可以说出来什么的能力。这两样都具备的,我们中国人中极其稀少。尽管我们不应当求全责备,但在些大的、庄重的或其他公开场合,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人们有时候也会犯点错误。

    语音的发音正确是通过多听,并以学习的方式听,也就是反复认真模仿而得到的。多听和模仿的初期,我们当然并无想表达什么就张口能来的能力,我们能的只是学习到了课本或他人教我们的这些话。张口就来的说话,当然要比给你段英文文字让你读要难,因为伴着文字我们或许至少可以读对几个词;而想要随意表达什么,该如何说才正确,包括行文和其语音,却因为我们从未听过,未学过,也就根本不知。其实就算把行文放到你眼前,没受过正确发音训练的,甭说生词不知道嘴该怎么张、舌应哪里放,就是所谓熟词,定是以为张放正确,却错误百出。

    所以另一个道理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就是想要有张口就来的说话能力,你得,而且只能多学现成的话。而对初级或中级的你,最有效果和效率的学习英语话语,还是学习好教材上的有配音的课文。因为好教材上的课文不仅让你学到了英语话语连同其地道语音,还在其中给了你许多东西,包括我讲过的,如语言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你作为外国人在今后可能与语言国文化进行交往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好教材还科学性地注意到了让你如何有效地学好当前这句话,表现为它有解释,有对前面内容的复习照应,有句中和整篇课文中新词汇和新语言表达法的出现量和其比率问题,等等。

    用好教材,大量模仿现成的话的道理为许多学习英语的人所不知。我们只有多听,多模仿,多消化,多学会,多积累这些现成话,使得它们成为了自己的语言,才会最有效率地使我们向着能用英语说话,也就是向着想说什么张口就能来的方向趋进。对这些现成的话语听多了,极其熟悉了,学好了,是自己的了,我们也就会听和能说了。所以所有的英文话都是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整个吞进来,用的时候整个吐出去的,绝对不是我们在心里用所谓单词和语法组织编造出去的!说得夸张点,哪怕是个“哦”,也是我们作为句子,在某个有血有肉有上下文的场景中学来的。实际使用的语言中不存在“造句”,更不存在你作为一个初学者或中级学者没听过、没学过所“制造”出来的新句子。你的任何“新作”几乎必然全是别人不懂的错误。诚然语言是变化的,有些表达消亡,有些则新生,但它是个渐进过程,而对你这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说,你只有照样学和守规矩的份儿,没有任何“新变”的可能和余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那些“背单词”和抠语法的错误。学习英语不用背,非要背点什么,就背文章吧,但必须是在发音地道的前提下!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能说口语音地道的英语会是什么样吧,你不觉得这太令人神往吗?所有用流畅英语进行表达的集合,就像美妙的海洋。那是个无数思维构成的海洋,那是个知识库的海洋,是个理解、感知和交流的海洋,也是一个美妙神奇和享受的海洋。我们通常所抱有的对你能操口流畅英语的羡慕,照你接触、进入和分享这个海洋只是个非常肤浅潦草的表面。它的深层含义绝非不进入和无法进入这个海洋的人所能想象。它的意义我们在第一章里有所探讨,它让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多维的世界;且你不仅获得,而且给予。进入了一个平台和一个世界,不是多得到一份成为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这就像我说过的,有两条腿的你,绝不是在原有一条腿上再增加一条的问题。多了这条腿,你感到自己能飞;而多得到了一个世界,也不是你就仅仅有了两个世界,而是你会感到自己至少可“世上走三回”。

    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是别人说你来听。可你学习英语的时候不学习语音,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发音,你以为英语是你脑子里创造出来的某种音。你的头脑这台计算机,从未储备正确发音以兹对照,而是储存着你自己创造的错误发音,并且把它们作为基准,来衡量、检测新发生的信息,所以你听不懂别人的正确发音。

    诚然,我们为了交流所做的听说读写,都是重要的,有的时候也几乎是不能互相代替或代替起来很难的。但语音所涉及的听和说比照写和译可以认为是更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人类的语言先于文字不知道早了多少年,而现代多数普通人每天所写,通常要比说少得多。人们每日个人生活的所谓小圈子,可能要和家人、亲朋、同事和其他人说许多话,很多人还大量听电视里的话。而“大圈子”,尽管也许他们要事先写稿,但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林肯的葛第斯堡讲话;从丘吉尔的铁幕悬空,到肯尼迪的就职表白,再到马丁·路德金的“一个梦想”,我们都是用耳来聆听这些大人物用嘴说。或许那些不怎么光彩的讲话如希特勒的讲演和日本天皇二战投降诏书我们可以少提;而上面那些正面大人物的话语中,有些表述极其震憾和深刻:

    美国总统林肯定性政府应是: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由人民组成的,受人民所支持的,和为人民的政府……)

    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东西方之间有道铁幕:

    “From Stettin in the Baltic to Trieste in the Adriatic an iron cur-tain has descended across the Continent.”(从波罗的海的斯得钦,到亚得里亚海的垂爱斯特,一道铁幕横贯欧洲。)

    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告戒美国人: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别问国家为你能做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我有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寓予其信仰以真正含义:“我们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是天赋真理。”)

    但现在你英语语音不行,根本听不懂。你遭罪又苦用功的几千课时不知是展翼飞到了哪里。我猜你这时候比伍子胥还要难受。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为的是过不了关,而你仅仅是因为别人的舌头一绕,便成了摸不着丈二和尚头的“傻子”。

    语音不好根本听不懂别人说什么,比自己说别人听不懂还要糟。因为尽管你发音不好满嘴错误,但如果对方水平高,有时候可以辨别和猜测出你想说什么。但别人说你听不懂的时候,那可是干着急,一点没着。所谓能懂个基本大要是十足的自欺欺人。我说过语言只有懂和不懂,没有中间态。如对方说:

    Please pass me the saucer.(请把小碟给我。)

    他是想要你把小碟子递给他。但你如听成:

    Please pass me the sauce.(请把盐递给我。)

    而把盐给了对方,这算基本能听得懂的价值吗?你能说因为你听出来对方是想要什么东西,而算自己基本大要懂得了而过得去?再如,对方说:

    I’ve got my pal at the door pointing a revolver at you from be-hind.(我朋友正在门口用枪指着你的后脑勺。)

    如果你宣布:我听出对方说有个什么东西在门口,那你这个“基本听懂”有任何意义吗?脑袋掉了不分基本不基本。

    一个听不懂语言而遭遇麻烦的例子,发生在法国的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一位法国飞行员装成德国人却听不懂餐桌上的简单德语而遭怀疑被捕。也有故事说战争期间向敌后派遣小股特工人员前,人们要对他们进行敌对国语言的最短期和最最强化的训练,而学员们个个学得都好。这是种生死训练,学不好的话,到了那边不管是你听不懂别人的话还是别人听不懂你的话,都极端危险,而且还可能殃及同事。

    还有故事说冷战期间苏联为了训练派向美国的高级间谍,不惜在国内某秘密地点仿建一对方城镇而让自己的被训人员在这里生活好多年。而多年训练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让间谍学得一口绝对地道的美国话。所以不仅是教官,任何在这所小镇生活的人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随时纠正被训人员的英语。这样,一个以假乱真的生活于美国某小城镇的人就被制造了出来。他对“自己的家乡”了如指掌,语言则更是无懈可击,俚语、熟语、脏话、俏皮话无所不能。

    即便我们不是语言学家的普通人,都可轻易听出某人的口音;那任何对上面的间谍的口音的怀疑,都可能葬送这位间谍,连同其巨额培养费。这两个例子让我们好好体会了语音正确的“要命性”。

    而虽然谈不上要命,语音关系到人生成功与否的例子在获得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表现得淋漓致尽。该片描写英国一个讲着惨不忍睹英语的街头卖花女,在名了不起又严厉的语音学教授的规范下,如何可笑、受气、遭罪、艰苦、科学和最终柳岸花明般学到了极其标准美丽的话语而成功的故事。看该片当是每一个想学好英语的人的必修课;并且片中还有若干首世界级著名的英语歌曲如《我能跳一整夜》(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和《在你住的街道上》(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还有《把我准时送教堂》(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等可供欣赏和学习。顺便说一声,把英语和音乐相结合地学习,便是把语言与艺术相结合,是种美妙的方法。

    上面我们谈了听和说,而读当然也涉及学好语音。可以说听说读都取决于听。听多了,听或者说听力自然就没问题了。读,也是如此。语音正确,听得懂,也说得出,读就不会有问题。听说读不分家比所谓文史哲不分家要近得多。当然语音的每个分支都是学问,无论是说得好还是读得好,都值得佩服和羡慕。而读得好还取决于英语词汇量大,但别忘了掌握词汇本身就包括读准词汇的发音,而不是绝大多数学习者们都爱做的不注意发音而去“背单词”。我们说词汇是你学没学过的问题,也就是你在文章句子中听过吗,正确地模仿发音学习过吗,意思也理解准确吗,等等,而不是你是否单独背过它。这是个句子和话语或文章的问题,不是所谓单词问题。词汇是包括在句子之中的,与词汇一起出现并让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各个“单个的词”,它包括词语的前后搭配即在前后出现的其他词、词法和句法的变化和什么场景人们怎么表达等。读也取决于你的阅历和综合知识量,对所读内容懂得深的自然读得顺当也生动,反之可能磕巴。

    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看”。中国话里“读书”和“看书”是不分的,可见有声的“读”甚至在这里都抢去了无声的“看”的份额。事实上这个不出声的“看”和出声的“读”是很有关系的,就是我们在看书时,通常把书上的文字信号在脑子里先转变成语言声音信号再接受其内容。我们这样是习惯使然,当然无可非议。不过快速阅读的学问里要求人们把文字信号直接转换成内容。这方面我们不多讨论,有兴趣的人请自行研究。

    2.危险

    当然,绝大多数情形下,咱学不好英语语音不至于有掉脑袋的危险。可不学好发音的表现之一,常常是根据某词汇的拼写瞎蒙其发音,而不是去做应当做的:反复听和查词典把它弄准确,并模仿学好。我们说对一个有文章段落为背景的具体句子中的某些词汇,我们可以猜测其意思,而且往往我们会猜测得十分准确。而对词汇的发音,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会大致揣摩。但如果你不是个休闲阅读者而是个英语学习者的话,无论是词义还是发音,你都必须把它们弄准。否则危险可就来了。英语的拼写对发音来说,很有欺骗性。想按照大致的拼写规律揣摩发音常常上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语言的历史变迁中,一个词汇发音的变化比照拼写的变化要来得勤、容易,拼写要相对稳定得多。如:

    Come over.(过来。)

    Where’s my comb?(我的梳子呢?)

    Hiroshima was hit by an atomic bomb.(广岛遭到了原子弹轰炸。)

    She put a bunch of flowers in front of her mom’s tomb.(她在母亲的坟墓前放了一束鲜花。)

    这里的四个词汇come, comb, bomb, tomb中的字母“o”发音四个样。

    再看:

    Did you hear anything?(你听到什么了?)

    There are bears in the forest.(林子里有熊。)

    Well, I can see that she is quite warmhearted.(哦,能看出她很热心。)

    这里的英文字母组合“ear”在三句话中,发音是三个样。

    所以,首次遇到一个生词,一定要听音,要查词典,要模仿,要真正把音搞清楚并学到手。遇到生词而弄清楚并学好它的发音,是完全不能省略的功夫。想偷懒一次,你可能终身无数次听不懂别人说它,也会因发错音而别人难以听懂你,造成你英文残疾。

    3.比重

    不少人把学习英语分成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或许我们不妨可以把这种划分法理解为大致分寸而接受。那我们也就可以豪不含糊地说,语音占了这个整体的百分之六十,因为语音包含听说读三样。听说读都是有声音的,而这里听当然是最基本的,显然说和读都取决于听。我们甚至也可以说连所谓写和译也都取决于听说读,即取决于语音。因为通常情形下,没有头脑中形成的话语,你如何写得出纸张上的文字呢?翻译也是一样,尽管原文已经存在,你的任务仍然是把它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这个再创作的过程也取决于你两种语言掌握和驾驭的能力,且这里的语言,指完整的句子而不是些无机联系的“单词”。而完整的句子是你头脑中活生生的有声物。思维的能量和你能掌握和运用的词句量肯定成正比,甚至或许我们可以假设它们俩之间是等值的。从这个角度讲,语音差点是英语的全部,至少可以说是占了学习英语的最大份额或内容。而从语音的正确性来说,听说读是同等的,是一件事。那不听也就不会说,进而也就不会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学好英语,很大程度上归结为语音要正确;而语音的正确学习,可以归结成要好好地听。只有听得很多很多,才能说出口。强力、持续并大量地灌输进去听,其结果只能像你吃东西极多由饿到饱到撑着,再到受不了而直往外吐。听就要听它个魔魔怔怔,耳朵出茧,满脑声音;那你也就自然地“稀里糊涂”、嘴巴扇动、口出言语。有谁能达到白天听英语太多而晚上直做英语梦,那就要恭喜在你身上发生了这样难得的好现象。

    我们知道如果从小丧失了听的能力,该人一生多半也就不会说话了。我们不是医生,但我们容易理解此道理,就是不听则不知道话语是什么样,也就不能说了。不听也就不会说和不会读;不好好听,也就说不好和读不好,你也就会发展出正确语音中不存在的音,就是那种种别扭、歪曲、磕巴、可笑、可怜、可叹的音来。对这样的人,你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习英语不好好听音,就像去看电影却要把自己的耳朵堵住,简直是不可思议。而且不学好英语语音,那你就是在往一条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死胡同里走。这能是你学习英语的初衷吗?当然这里我又要说了,在一个几乎是百分之百指望、信任和依仗老师的学生面前,比如是小学生或初学者,老师不向学生大说特说语音的重要性并领着学生听和要求学生听,那他是个百分之百的低水平、无能和坑人的老师。我们无数操惨不忍听的英语发音的英语学习者甚至是大学英语系毕业者,很多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老师的不告知和不作为,从而自己也就不作为而成为语音极其糟的人。如果一个教授英语的老师进了屋子一言不发,按下录音机的放音键就坐下,让学生们听满堂而他就在那坐满堂,那他很可能是个非常不错的老师。任何人指责他偷懒和糊弄,那多半是冤枉这位老师,也多半是外行;至少这些人肯定从未和根本不理解语音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听说读写译从字面上看语音就至少占了百分之六十啊,所以可以认为这位老师正在让学生们做英语学习里最本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事情哪。当然我这里老师一言不发只是个假想的极端例子。

    4.记忆

    学习英语,你可能又是写,又是背,又是记,但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而声音有助于记忆是个又明显又不被许多人领悟的道理。其实对当前所学内容能否记住,首先是当前你是否把它学习准确了,其次取决于今后你是否多次碰到(这里的碰到意味着你又一次地熟悉、学习和加深印象)这个词或这句话,或这种表达,不取决于现在你如何工整地或潦草地在纸上写10遍或是50遍或是100遍,也不取决于你现在“chair,椅子;chair,椅子;chair,椅子”地“背单词”30遍。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再谈谈。

    正确的语音对学习语言十分有助,声音是记忆的载体,证实这个论断当十分容易。你一定看到过两三岁的小孩子能背诵若干首唐诗吧,也许你自己小时候还有自己的孩子也都能这样吧?小孩多大程度上懂得了诗词的意思我们先不谈,但朗朗上口的语音对孩子的记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流传千古的篇章首先是我们愿意把它们用嘴说出来,或是吟唱出来,伴着动人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我们才进而想到了它所代表的抽象含义和其似乎是可以看得见的美丽情景。当然这期间我们也许也在头脑中掠过语音所指向的文字。对于常人来说,要求你斩断用嘴说出和用脑构思出的语音而表达出文字和思想,等于让你床上睡着还得到厨房做出个西红柿炒蛋。

    我们还都会背诵小九九: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

    九九八十一。

    可以说我们运用小九九把语音带动记忆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简直是轻松美妙地顺着声音把声音所代表的内容永远不忘地存到了脑子里。这种声音所带动的记忆是如此成功与深刻,我们已经无须再多花一丝气力来担心所记忆的内容会遗忘。那内容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也许你不禁要指出我怎么不是用诗句就是用好背的“小九九”为例,你的问题正好说明了声音,特别是有韵律的声音,是多么地有助于我们的记忆。即便是文章,如你侃侃读念,也容易把它记住,但文章照自身有特殊声音节奏和韵律美的诗词,易记性还是差一些。

    也别忘了歌曲中的文字除了个别的全是押韵的诗。语言的语音本来就使我们容易记忆内容,当语言的声音配上音乐的声音,其易记性必陡然大放光彩,易使我们张口就来。比如往往我们可以忘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或主人公的名字,我们却不忘电影中的插曲;我们总是不刻意记歌曲的文字,却能顺着歌声把内容唱出。

    声音带动记忆,声音是记忆的载体,声音把内容用声响携出。学好英语的发音,好比你有了一汪清澈的源头,词汇的拼写和文字的内容会像涓涓流水,自然汇集;而学习英语的成功,就会像从源头而来的涓涓流水定能壮大为涛涛江河,是种动人心魄的神奇必然。

    5.教养

    拥有和运用地道语音连同正确语法会被认为是有礼貌和有教养,从而有利于容入主流并取得成功。比如你当然应当说:

    You were really good at it.(你很在行啊。)

    而不当说:

    You was really good at it.

    还有像ain’t的用法。尽管很多人用它,比如像有首著名英文歌曲You’ve Got A Friend(你有个朋友)里的行文:

    Ain’t it good to know that you’ve got a friend.(知道自己有好朋友,难道不舒心?)

    也用到ain’t的说法,但传统语法和更多的人觉得它有点别扭。还有如

    He don’t say nothing.(他什么也不说。)

    的说法也是同样,被若干人接受或者觉得无所谓,但另有很多人觉得有问题。

    上面谈到的影片《窈窕淑女》,也表现了地道语音与教养、礼貌、上流社会和成功间的关系。不管怎么说,礼貌和教养使我们易于融入主流,易于迈向成功。不过我们要懂得,我们所提到的教养和成功等,绝不应当包含对大众百姓阶层的一丝贬义。至少语言是变化的,而且我们应当尊重某些群体的语言表达法,哪怕你认为它不对。往往是大众的自我牺牲或是被牺牲,换来了与大众数目相较要少的某些人的利益。正如父母或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就往往会为了你做出牺牲。所以当你好像“高”于大众时,你当牢记大众群体在使得你现在显得“高高在上”所做的主动或被动的牺牲与铺垫。所以教养意味着我们追求更高、更好,而不是对百姓阶层的蔑视。所谓入主流也是同理。在懂得尊重其他群体(不仅是他们的语言)的前提下,我们的确应该向更高、更好、更进步迈进、向多数人赞同的标准和主流靠近。任何人的礼貌和教养,是可以赢得任何其他群体所赞同的,包括“低下”的百姓阶层。而这种礼貌、教养、标准和主流,是一个人向着更优秀行进。理解百姓阶层和尊重其他群体,不等于否认你自己当向成功和优秀努力前行。因为这种前行也许能使你成为一个了不起甚至伟大的人而对他人甚至更多人做出贡献。爱因斯坦在说自然界慷慨得产生出庸才却难得创造出有高超才能的人时,我看主要的本意不在对庸才们的愤恨,而是叹息我们优秀的人太少,希望自然界这位伟大的母亲多赐予我们一些人才。人才,意味着你有卓越的人品,不凡的思维和令人敬佩的知识或技能。但就学习英语来说,如你置身其中却总学不会,令人怀疑你是否能成为人才,或是趋向于人才。而英语好的标记和根基,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份额,是地道的发音和流畅的口语。

    6.快乐

    语言在音的方面有自己的规律,你每知道一点就知道越多,就越积累。语音学习得越准确,就越有兴趣,就对更多的内容学得更快。别忘了它带动了听说读,甚至还有写和译。这种兴趣、准确、积累和效率当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快乐,你会感觉学习英语不难,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收获,越学越有如鱼得水或游刃有余的感觉。这良好的感觉虽不是目的,但它为你赢来了无穷的快乐和强烈的自信心。现代的人们似乎越来越珍视过程和过程美了。伟大的目标和雄伟的抱负,不当总是以困苦的过程为代价。我们人类为追求快乐有无数的专门形式,而现在你在学习中,在这个“大正事”中能够兼得快乐,简直能羡慕死人。而强烈的自信不仅极其有助于学习,它对塑造一个坚定、沉着、勇敢,有识和乐观的自我,也起很大作用。

    体会语言的优美,置身交流的愉悦,欣赏影视的冲击,获得广播的信息。语音的美妙和听觉的快乐是对孪生兄弟。

    7.机会

    学好语音给我们的美妙和快乐,能够带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的所有方面,很有可能使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收获之间交织行进。这种行进不仅使你学成英语的几率大增,在其基础上还增添了另一个可能性,就是对语言本身的兴趣,这包括对你的母语汉语,和你学习的标的语英语。谁知道哪,也许你日后成了语言学家或是比较语言学家,特别是,也许你成了个语音学家,当然也有可能是词法学家、句法学家、语意学家、词典学家,等等。当然什么都有学问,也许你要反问说我语音不好但多学语法,不也一样能成为语法学家吗?

    这可大不一样。我们说不抠语法,不是不学语法,但老师们在学生们刚学习了几个词就大讲特讲句子结构和语法术语却是相当恐怖的。在懂得许多英语话语之前,也就是在没有大量感性认识、没有对众多英文话语的发音和意思学弄明白和熟练运用哪怕是基本运用之前,这样做只能是把学生弄得五迷三道,惊魂落魄。没错,在那些“宾语补足语”和“不定式短语做主语”还有如“用in来引导的介词短语在句子里做状语”等,在那些没完没了的介词填空(为什么总要单练它?)还有语法改错练习等的狂轰滥炸下,我们中国还会有许多孩子和成年人居然也能把英文学得不错,的确不可思议。但更多的人是则是脑袋老大,感觉英语真难,叹息自己太笨。你没自信,没兴趣,没进展,没精神,有的只是自责、烦恼、焦急和做无用功。你咬牙切齿,恨语法,仇“单词”,你想撕烂那英语书。

    这样的你,能当个语法学家?

    而且这样的你,当然把所有你对语言学内所有分支科学的兴趣、包括语法学、语音学、语意学、词源学等应当说都抹杀了。我们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多是在没有进入和学好第一层面或者说是基础层面,也就是大量的听说读和理解话句和文章的时候,无端、大张旗鼓、煞有介事而又强迫地让你进入到第二或者说是更深更难的层面,如背诵语法术语和分析句子结构等,这当然坑人又失败。

    学习好语音与抠语法相反,它带来高兴和带来成功,固然也带来更多可能。虽然几乎我们人人学习英语都是为了实用,极少有人会选择进入研究语言本身,但有机会呈现可以选择和根本没有机会选择,性质完全不同。后者含有潜在的巨大损失,而前者则孕育着无限可能。

    (二)什么是语音

    语音指说话发声的行为、方式和结果,特别指被普遍接受和理解、被认为是正确的说法。

    我们在这里当然谈的是英语语音。语音是音,当然它就具有声音的属性;而地道优美的语音,又像歌唱一般。我们不妨就从语音的声音属性和其与乐音的相似谈起。

    声音有品质、高低、长短、强弱之分。

    品质也就是音质或音色,由发声体的性质决定。如钢琴声音和小提琴的声音不同,火车声音和锯木头声音不同,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虽都是女士,但她们嗓音不同,等等。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低则声音低,频率高则声音高。一个蚊子或苍蝇如在耳边飞过,我们能听到的嗡嗡声算是频率低的,而汽笛声算高的了。钢琴低音可低至频率为每秒几十次,高音可高至几千次。而一般认为低于每秒钟二十或十五次和高于每秒钟二万次的音,我们就听不到了。

    音的长短当然是发声体做功出声的时间长短。

    而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更确切地说是声源的振动幅度来决定的。幅度小声音弱,幅度大则声音强。

    有意思的是既然歌唱和说话都是出于我们人的喉咙,我们的歌唱和说话都同样伟大。我们人类有忘不了的唱段,也有铭刻在心的讲演;有伟大作曲家创作的伟大歌曲让人演唱,也有伟大作家书写的伟大文字篇章让人诵吟。

    音乐或声乐除了有声音上的那些属性,即音色、高低、长短、强弱外,还有如谐音、节奏、速度、流畅性、调式、地方音乐等特点。而说话的语音如果我们分析起来,相应的或者说类似的这些属性和特点一点都不少,也许更多。

    1.音的质量

    这在语音里指你要发音清晰正确,发的当是这个音而不是别的什么音。这是最本质、最重要的了。没有清晰和正确,什么都没有。比如应是“啊”,你不能发音成为“哦”;应是“吃”,你不能发成“喝”。我国不少地方说惯了家乡话的许多人对普通话中的“难”、“蓝”不分,“女”、“吕”不分,当然最常见的还有“三”、“山”和“四”、“是”不分的。如果让他们用普通话说“对面山上过来三四个衣衫褴褛的男女”,恐怕要愁坏了他们。这是方言与普通话的问题,我们无须责怪他们,但如果你想或被要求说普通话,你最好还是说标准了。若干人在公开的庄重或表演场合说或唱咬字不清,当然让能辨别的人感到难受。同样如果你学习英语,当然要学准确而不要错音。这在乐队里等于该小提琴拉奏的时候就是小提琴拉,小号别出声;或本当是个“咪”音,你就别跑调来个“发”。想说嘴就得说准了成mouth,而不是没说准成了小飞蛾子(moth)。如果你想要个苹果,你当然要说:

    “I want an apple.”(我想要个苹果。)

    而不是说:

    “I want an asshole.”(我想要个混球。)

    清晰指你不能含混,别像嘴里含了个饺子还要说话似的。要让别人不费力地听出你在说什么。清晰不等于说你得嗓音细啊或好听啊或纯净啊,等等。我们的嗓子论交流,在清晰正确的前提下,是平等的。其实就连唱歌,那“略带沙哑”的嗓音不是也照样受欢迎吗?反过来,只管相信自己的嗓子就是了,因为充其量它也只是“略带沙哑”,因为再沙哑就是不清楚听不清或者声太小听不见了。这方面的好例子是甲壳虫乐队,他们的影响力很大,而他们演唱的时候,起作用的是音乐的效果、歌词的力量和感染人的情感,而不是所谓纯净甜美的嗓音。其实绝大多数的歌手都是如此。当然也有嗓音极其甜美的,比如邓丽君。

    一种语言所能发出的所有声音,只占我们人类所能发出的声音的很少部分。而英语词汇的语音也极少是与我们汉语里的某个字发音一样。你只能认为有的有点相近。如我们随便举例:

    Get out.(出去。)

    这句话里的两个英语词汇没有相应的汉语字与其发音一样。如果你用相近的汉字来标注从而来模仿和学习发音,如

    盖特-奥特,

    那必然你就到头来把英语语音学得乱糟糟的。可叹的是有太多的人这样做或被告知这样做。如果发音不准通常就是一辈子不准,也就是每次说这个词都会错。像out这个词发音时嘴咧得又大又持续变化,而且如果把嘴考虑成从嘴皮到喉咙有个从前到后的深度的话,那这个词的发音生成挺靠前。还有的英语语音汉语里连感觉相近点的都没有,如

    There are three thousand people there.(那有三千人。)

    句子中thousand这个词简直没法用汉字标注,你非要标注,那只能是差十万八千里。

    像“th”也即[:]或[;]这样汉语里没有的音,学起来也许更困难点。不过中国人里the和其他含有th的英文词汇比如本例句里的there, three, thousand等发音不准的竟然不计其数,令发音准也能听出你错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确不少母语不是英语的其他国家的人也说不好这些英语词,比如three说起来像si-li。稍加思索,还是只能说是这些人没摊上个好老师吧。反过来比如我们的“二”音,英语里相应的音也没有,外国人学起来也许也困难点。所以每一个英语词汇学的时候一定要听准和模仿好其发音。词汇的发音不准确或含糊,比语调不地道要难办得多。不过我们的初级或中级学习者里的确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操起英语很敢说,语速也不慢,好似流利,但语调难听,词汇的发音错误更多。这样的人返工纠正特别难。他们之中的多数,也许从未把返工和纠正放到日程,倒是在不知中感觉不错。这些人的结症在于,在没有把词汇的发音正确地学到手的情况下,盲目练习了不少说话或朗读,如晨读或大热天别人睡午觉自己不睡,在树阴下朗读,或去不怎么有人即时纠正错误的英语角一通勇敢交流。精神可嘉,但精力可惜了。

    英语语音的质量可以说就是英语的质量。想象一下许多后学你家乡话却说不好的人;特别是想象一下你是个能说准普通话而听那些就是说不好的人的感觉。再想想不少外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而说不准确,而这种不准确对你而言是多么明显,多么容易被你即刻听出,你又是多么为他着急或想帮帮他。

    我们中国学习英语的人里英语语音漂亮地道的真是太少了。不在乎或者不知道自己的英语很难听的人们还是要懂得语音的错误或难听使你自己已经受到了损失,而且还在折磨着他人。优美的语音就像漂亮的脸蛋或美丽的笑容,永远受到世界的欢迎。

    学习模仿语音的时候要到位,嘴该歪该咧,舌头该直该绕都别含糊,且要达到那个度,千万别抠抠搜搜。体会发音器官的位置,可以打哈欠,吹口哨,咬苹果,或说说并感觉下面这句话:

    我不是一条大马哈。

    2.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指说话时声音的时高时低,这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指在一句话中某些词汇相较其他词汇而言,被以较高的音调或较低的音调说出来。我们可以不考虑嗓门的高低。前面说了,嗓子沙哑与否没关系,而嗓门高低不论说话或歌唱也都没关系。嗓门高在说话中指说话总体处在一个较高的调子上,或有时指说话的音量大,和我们这里说的一句话中有高有低不一样。嗓门高的人也许可以去唱高音较多的曲子,成为男高音或女高音歌唱家,至少算歌唱者嘛。同理,嗓门低的或许可以学男低音或女低音。说话中这种音的高低可称之为声调(tone);而你通过声调的变化来更好地表达时,我们说你是在发出或运用某种语调(intona-tion)。英语正是通过说话声音的轻重(stress)高低(tone/pitch)和长短(length/duration)来进行各种语气的表达。

    3.音的强弱

    说话的时候相对地用力或不用力,就产生了音的强弱;强时我们把它叫做重音。重音有词汇的重音和句子的重音之分。重音是英语语言最大的特点之一。也许是我们中国人习惯了用不分轻重或者说几乎是同样重的四声来表达,英语中似乎是容易学的重音对许多人竟然很难。刚才说过词汇发音的不准确,是非常难改正的毛病,而词汇说错的表现中,重音错误感觉上要占一半多。许多人即便查了词典看着音标也不会发重音。这个错误根源,当然是学习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听或听不到正确的音和不模仿正确的音。音乐中用符号和语言来标示强弱;而英语也有重音和次重音符号在音标中。

    (1)词汇重音

    词汇重音指在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汇中,哪个音节你要相较而言用力发声,或者说叫做读得重。因为是相比较,所以只有一个音节的词汇,它的唯一的这个音节可以认为就是重音了;同理,认为它没有重音也无妨。如

    I think you are a good man.(我觉得你是个好男人。)

    这句话中的六个词全是单音节词,对于这些词汇来说,无所谓重读音节或轻读音节,而在句子中它们哪个读轻,哪个读重,全凭说话人的意愿了,这样就构成了句子的重音(或轻音,因为轻重相对,我们很少谈论所谓轻音),我们稍后讨论。再如:

    People agree that phonetics is a science.(人们同意语音学是门学问。)

    这句话里的七个词汇各包含的音节数目有:2个,2个,1个,3个,1个,1个,2个。那这回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因其有了重音,也就是重读音节,你就必须该重读就重读了。这句话中有重音的几个词汇的重音位置分别是:people在前,agree在后,phonetics在中间,science在前。

    有时候词汇还会有次重音,特别是四个音节以上的词。次重音当然就是比重音要轻点,但仍然比非重音要重。如:

    They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他们就信息和交流做了一次很好的交谈。)

    这里,conversation有四个音节,分别是:次重,轻,重,轻。information有四个音节,也分别是:次重,轻,重,轻。communication有五个音节,分别是:轻,次重,轻,重,轻。

    学习词汇重音可以把自己的嘴当成个一个打击乐队,用嘴把大鼓、中音鼓、钹的声音喊出来。喊“咚”代表大鼓为重音,喊“重”(读成“重新”的重,不是“重要”的重)代表中音鼓为次重音,喊“洽”代表钹为轻音。

    先把所有的音节都用钹敲成轻音,体会一下它们的均等和韵律。如第二例中的phonetics有三个音节,就把它喊成(敲成):

    洽—洽—洽

    注意要把它们说得同样轻重。然后词汇的哪个音节是重音,就把它换上去。这个词的第二个音节是重音,所以变成了:

    洽—咚—洽

    注意你是在演奏一支打击乐队,大鼓音很重,所以你用嘴把各音模仿得轻重对比强烈些没关系,而且就是要这样从中体会其轻重对比。然后再把词汇按照这样的轻重模式发音出去。先依然要用嘴敲说:

    洽—咚—洽

    然后再以同样的轻重次序用嘴敲说:

    pho—net—ics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体会和学习词汇的重音,特别适合于如手头有词典,查了某个词汇的音标,知道重音在哪里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发音的学习者。其实这样学习还挺有意思的,语言、节奏、打击乐队不都合一块了嘛。下面把上面那句

    They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话中的三个多音节词如此这般练一下:

    conversation

    第一步:用嘴敲说平均:

    洽—洽—洽—洽

    第二步:根据音标换上轻重,用嘴敲说出:

    重—洽—咚—洽

    注意轻重对比要鲜明些。

    第三步:先用嘴再重复一遍你的乐器声音:

    重—洽—咚—洽

    然后把词汇以音节为单位按照次序带入,再用嘴仿照同样的轻重模式敲说出: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第一步:平均:

    洽—洽—洽—洽

    第二步:换上轻重:

    重—洽—咚—洽

    第三步:再重复并把词汇带入:

    重—洽—咚—洽

    in—for—ma—tion

    commucication

    第一步:洽—洽—洽—洽—洽

    第二步:洽—重—洽—咚—洽

    第三步:洽—重—洽—咚—洽

    com—mu—ni—ca—tion

    两个或者三个音节的词汇也可以这样体会和练习。事实上多音节词汇的读音规律性更强,比如这三个词汇就是。头两个词一样,第三个的后四个音节与头两个词的也一样。

    而往往少音节词读音变化多,对它们的掌握具有挑战性。比如下句话:

    He bought her a bottle of perfume.(他给她买了瓶香水。)

    perfume这个词有两个音节,它的正确读法是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所以:

    咚—洽

    per—fume

    洽—咚

    per—fume

    都可以。再如下句话:

    That’s only a daydream.(那只是白日做梦。)

    daydream这个词,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字,都是重音在前。但许多人都把它读错了。应当是:

    咚—洽

    day—dream

    而不是:

    洽—咚

    day—dream

    有若干英语词汇的读音两种都可,有的甚至有三种或更多。

    再比如:

    She reads the newspaper everyday.(她每天读那份报纸。)

    newspaper这个词,很多人都把它的音发错。这个词有三个音节,重音在第一个上,而且它的第二个音节是个次重音。但很多人错误地把它发音成了如下两种模式:

    洽—咚—洽

    news—pa—per

    重—咚—洽

    news—pa—per

    而正确的发音应当是:

    咚—重—洽

    news—pa—per

    体会一下吧。如果你以前上两个词就发音错误,那就要马上改正。按照上面我教给你的三步曲,多练习几遍,直至说对。语音啊,可不能让它错。一个发错音的人一辈子总发错,且自己多半不知。这好比你看见某人总是不刷牙,每次张口说话牙缝中都塞着块韭菜,你什么感觉;更糟糕的,如果调换过来,你要是那个说话人,不丢死人了啊?

    词汇的重音模式代表了英语的一个特点,对学习是最基础细腻与重要的一件事,需下大功夫。只要你词汇发音有错,那不管何时,不管说得多快,对母语是英语或其他英语语音地道的人来说,只要你一张口,这个错误就会像那块韭菜,显得非常突出,暴露无遗。

    (2)句子重音

    句子重音是指一句话中哪一个或多个词汇比较句子的其他词汇而言被说得重些。当然有重就有轻,而这些轻重就构成了语调,说话者用轻重和高低变化,进行表达。请参见下面的有关语调部分的探讨。

    4.音的长短

    顾名思义,就是发音的长短。这又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根据想要表达的情绪,说话人用音的高低长短和轻重,使英文产生了种动人的节奏,或像海浪般悠荡,或急缓,或起伏。

    有些词汇在句子中总是倾向于占时值长,就是拉长声,如all, world, thousand等。now有时候很长,有时候不怎么长。

    She read all of his diaries.(她看了他所有的日记。)

    We now l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

    Well, there comes a lot, a thousand ormore.(哦,来了不少,有一千多吧。)

    上三例中的all, world和thousand都肯定要拉长声。

    相较而言,许多堆积在一起的数个词的集合,会像开机关枪似的被一起很快地突鲁突鲁地说出去。这些组合往往都是意思上的一个整体,所以可以把它们称为意群。如:

    She was stopped for several times in the middle of it.(期间,她被打断了多次。)

    句子中in the middle of it这五个词汇就是一个小集体,是个意群,被一股脑地很快地说了出去,平均用时少得可怜。不过我们当然不用为这些词汇感到可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急缓加上高低和轻重变化,使得英语听起来十分舒服,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水性很好的人,坐在个游泳圈上在海浪里戏耍。

    以上我们从声音的四个要素角度融合音乐谈了谈英语语音。可是作为学习使用英语为目的的学习者,大概不想从声学的角度研究语音太深,也就是不想成为语音学家吧。比照高低、长短、轻重、速度等物理特征词语,我们更倾向于说:你说话太快了,你小点声好不好,你怎么吞吞吐吐,等等。这时我们是在谈论话语对我们的感觉,关切的是话语的节奏、快慢、流畅性、调子,哪个地方的音,也就是什么方言,等等。

    5.语速

    说话的速度取决于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照歌曲或乐曲的章节用每分钟多少拍来规定其速度(当然每个人对其的诠释仍可不同),人们说话着急时说话就快,反之就慢。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我们说话都倾向于快。这好理解,因为我们是要表达什么,表达时候恨不得马上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任何拖延等于无端浪费。我们为此也发明了许多缩减说法。如中文中“比如”,我们可以说成“如”,“能够”我们说成“能”,“比较”我们说成“比”或“较”,等等。这种减缩在校园里最多,如把“毛泽东思想概论”说成“毛概”,把“高等数学”说成“高数”等。

    英语也是如此,学生们把mathematics(数学)说成math,把chemistry(化学)说成chem,把gymnasium(体操馆)说成gym。当然总在使用的can not成为can’t, she has或she is成为she’s等也让我们几乎都忘了它们是缩减语,为的是说话快。

    所以我们通常说起话来就像跑火车,一切取决于速度。而为了这个速度,我们不仅把长词改成短词,还不惜牺牲词汇原来的发音。换句话说,我们不在乎为保持一定说话速度,嘴里说出来的某些词汇发生了音的变化。反正突鲁突鲁这句话说出去了,话里的哪些词汇纠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什么音俺是不管了。英语里这种由于话说快而产生的词汇语音的变化,可以通称为音变。音变当然会有各种不同,人们在分析它们的时候给它们起了些名字,如浊化、吞音、不完全爆破、连读等。

    知道这种机理,你作为学习者,也许就没有必要太刻意注意或追求这些变化,因为变化是一定的,而变化成什么样也都会是一定的,都是说话快了的必然。比如让你把中国话“面板”二字反复快说,你没法不变,而且是朝着某一个特定方向在变。所以只要你说话时候每个个体的英文词汇发音正确,并且有了一定的速度,那你也就会自然地发出那些所谓“正确的”音变了。

    说话要具有一定的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人们已经全然习惯了这种语言特征。话如果说得高于或低于应有速度,人们就会受不了。从这个角度看,有些老师让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全班一起拉着不存在的长声读英语句子或课文的做法值得探讨。一开始并且永远应当把正确的英语语音包括其速度印在这些初级学习者们的头脑里是至关重要的。小孩们的脑子是非常好使的,且是一片空白处于随时接收任何新鲜事物的状态,你放入什么,他们就能接受什么,所以不要放入不符现实世界的错位、虚假的东西。这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方面,也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至少还涉及如何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和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问题。对于成年学习者,道理也是一样。

    6.节奏

    速度的变化产生了节奏,而语音的节奏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可以指相对说话速度,即一句话中哪些词说得快,哪些说得慢;也可以指绝对速度,即某人说话很快,每分钟可以说多少个词,等等。我们说,“请你把节奏放慢”,通常指的就是把速度放慢,对音乐还是对说话都是如此。有时候变化率也被人们说成是节奏问题,那这个时候不仅语音的长短变化,就连其轻重变化可能也被包括进来了。音乐里的节拍就是节奏的表示,而语言里的节奏如果你要分析和表达,也可以用它来描述。别忘了我说过,歌唱和说话都出自我们的喉咙,它们是同等伟大的。下面我就用简谱音乐的节拍来表达一下说话的节奏。也许二者的对应不会精确得百分之百,但已足以表达英语话语节奏韵律的味道和其与音乐的某种相通。第一句:

    Who’d have thought of a pirate being artistic?(谁会想到一个海盗竟能有艺术细胞?)

    这句话的节奏可以相应地表现为四分之二拍子的三个小节,其中of和a一共占了半拍,体现出来它们两个词被说得较快;而artistic这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tic自己占了一拍,显示出了它并不急促;其他的音节都是各占半拍。注意thought虽有七个字母,但它是个单音节词:

    Who’d have thought of a/pi-rate be-ing/ar-tis-tic?/

    再看一例:

    Headed it like a bullet into the top left-hand corner of the net.(把皮球像子弹般顶进了球门左上角。)

    把这一段划成四分之二拍的四个小节。占时值最长的是top,有一拍;corner of the这三个词共四个音节占一拍,说明它们被一起很快地说出;net占半拍,其后有个半拍休止符:

    Headed it like a/bul-let in-to the/top left-hand/cor-ner of the net. 0/

    当你英语学得不错的时候,你会感到英语有种节奏美,一种动人的韵律。它不是生硬创造的,是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心灵的表白,一种反映情趣所在之语气。而什么样的节奏才动人,可不是生硬表演出来的,它是种水到渠成之功,是种所谓的语感所然。而语感意味着你听过许多,模仿过许多,学习过许多,经历过许多,运用过许多;它在话句的文字结构上表现为你或清楚地知道,或潜意识地感觉“这样的意思人人都是这样说”,从而你也就那样说(所以你就对,所以通常的考试也难不倒你);在语言的声音模式上表现为在某实际语言环境中,你说这句话的语调,也正是地道可能中的一种或最恰当的一个。

    7.流畅性

    流畅性,也即所谓语流,不是技术指标,它是个感觉指标,是一种概括性的感觉。和音乐一样,话语语音的流畅性可以说内涵模糊却意寓明了。它使人感到语言的节奏、动态和顺畅流动,通常也意味着清晰明简,而不是沉重冗叠。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如果能得到一个说你英语表达流畅的夸奖,大概仅次于说你英语地道的赞美了。

    8.语调

    用文字谈论英语的语调可以说有点力不从心。就像纸上谈兵不行,文字说调也难。语音是听和说的,不是用文字来理解的。一方面,它变化万千,可以说难以概论,但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即便是运动着的或者变化中的事物(当然严格说来事物都是动态的)我们相信也当有它的规律,只是我们能认识这个规律到百分之多少的问题吧。所以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英语的语调,当然我们谈的都是一般情况、通常情形。

    (1)语气所然,变化万千。

    没有人规定任何其他人该如何说话,而同一句话也可用不同的语调说出,而且我们的话有无尽的内容且长短不一。你也许知道某人要说话了,并且还知道他要说什么,但你也许不知道他会用什么语调说。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侧重,会发出不同的语调。

    (2)疑问就升,命令就降,陈述结尾也降。

    除了例外的情形,和汉语一样,有疑问语调会在话的结尾上扬:

    Are you all right?(你还好吧?)

    A:You have swallowed it. B:Yes?(A:你把它吞下去了。B:又怎么样?)

    Did I give it to you yesterday?(我昨天把它给你了吗?)

    命令时语调要下降:

    Go get him!(抓他去!)

    Listen to me!(听我说!)

    Stop laughing at me!(别笑话我了!)

    陈述句通常结尾降调,也许这最明显,人人都觉察到了:

    I have a few uncles.(我有几个叔叔。)

    He wrote two books.(他写了两本书。)

    She’s been there twice.(她去过那两次。)

    (3)想突出话中的哪部分,哪部分就会被着重地说,句尾多会是降调;而非句尾则多是先降后升,成为拐调(参考下面“画弧的语言”部分)。

    I think John bought Mary three necklaces yesterday.(我觉得约翰昨天给玛丽买了三条项链。)

    这句话里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被用降调或拐调重读来相对突出,从而表达说话人着重强调是这个而不是别的什么。突出I表达只是我的意见;突出think表达我只是猜想,不太保证;突出John表示是约翰而不是别人;突出bought是想说约翰是买给她而不是自己原来就有的拿去送等;突出Mary告诉你项链送给了玛丽而不是别人;突出three想明白告诉你是三而不是两个或四个等;突出necklaces示意是项链而不是别的东西;突出yester-day说明是昨天而不是前天等。

    着重就要降调或拐调我们也许觉得很自然,如你试试升调会觉得很别扭。这也是种规律,不过它像其他许多事物的现象一样,是总表现得如此,我们才对其习惯而觉得舒服,而其根源或许无从探讨,或许大有文章。

    再举二例,它们也都是几乎每个词都可以由于被突出而被用降调或拐调重读,请自己体会一下:

    White just walked to the zoo with your mom.(怀特刚和你妈妈走去动物园了。)

    They think you lost two cats.(他们觉得你丢了两只猫。)

    (4)画弧的语言。

    在发音的任何方向上,比照汉语的直来直去,英语更多的是种圆弧的或者说是拐弯的语言。句子的强调部分必然是句子的重音,并且这就像数学上讲的充分必要一样反之亦然,也就是句子的重音部分必然是说话人想要强调的;这个重音一定是某个词的重读音节,包括单音节词;而这个重读音节你听起来,常常都是先降再升的拐调。

    只要不是句尾,表达强调而发出的沉落几乎总要马上再升起来,就像战斗机来个俯冲之后要马上再拉起来。这是一个拐调,一个圆弧。如果用条弧线来描述这个拐弯,它粗略地像把两个圆圈放得很近,用笔从头一个圆圈的十点或十一点的位置沿着圆弧顺时针画向三四点的位置后再平滑地用弧线拐弯画到第二个圆圈的九点钟左右的位置,然后沿着圆弧向右上方甩出,如下图。

    英语的这种重读拐弯是其最重要的声音特色。对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人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发音,而对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能否发得出这样的音是一个看你英语发音是否已经学得比较地道了的重要标志。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中国话的四声,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者们在没有学好英语语调之前很多人说英语的语调像个箭头一样,直来直去地升调就向着右上,降调就向着右下。这可不行,你要好好品一品英语语调是如何拐弯的,它相当动人心弦也有意思,当勾起你的好奇与自信去模仿和攻破它。

    同样的,一句话里会有许多词,只要不是句末,它们的重读音节虽可能不是句子的最重,读来也少有直来直去的,基本也都是拐弯的。什么时候你习惯了这个圆弧世界并且自己也能自然发出,那你的英语发音可以说相当棒了。

    Mary has successfully turned three dangerous corners before safe-ly moving to the main road.(玛丽成功地驶过三个危险的转弯才安全地上了大道。)

    这句话里的Mary, turned, corners, moving, main各词都可地道地拐弯来说,请你试试来体会体会。再举二例:

    They cannot believe that Washington DC has been ranked num-ber one.(他们不相信华盛顿特区被列为第一。)

    这句话里的believe, DC中的C, ranked和number也都可以被地道地拐弯说出。

    In front of the iron curtain which lies across Europe are other causes for anxiety.(在横贯欧洲的这道铁幕面前,还有其他令人焦虑的理由。)

    这句话中的front, curtain, Europe, causes等词汇,语调都极为可能和极其自然地是拐弯型。

    (5)四调相通。

    英语有升调、降调,当然就有相对的平调,那加上刚才说的拐调,不和我们中国话有四声差不多了吗?虽然乍一感觉,中文英文语调差异大了,但认为它们的调子有很多相通之处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汉语由单音节的字构成,除了轻声,每个字有四声中的一个。英语一个词中可能有好几个音节,而它们的调因说话人的情绪不同没准说成什么样。不管怎么说,有的人认为语言中的相同性比其差异性更大。中国普通话和英语这种不尽准确的四调相通在那个著名的电影《窈窕淑女》中也有个有趣的表现。片中那位大语言学教授因双方之间有了情感的女主人公不理睬他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自言自语地用相似于中国话的四声说了四遍Damn。这是粗话,也可认为是骂人。他的那句话是:Damn, damn, damn, damn!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有点特殊,可是它表明了英文可以有类似中文的四个调。不过英语的调子既可以体现在单独的词汇上,也可以更具特色地体现在句子的走向上。它的运行轨迹是条忽高忽低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体现了类似我们中文的一二三四声的平升拐降。它像艘在海浪中航行的船,忽高忽低,忽快忽慢,须臾平稳,但却不时很高或很低且总是沿着弧线轨迹运行。而汉语以每个单音节的字为单位,哪怕是第三声也是个模式固定的单元,像只八音盒演奏的音乐。

    9.音标

    无论是初学否,我们总要接触音标。一般说来音标在你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自然学会。不过最早入门时如果你是自学,也许需要把它集中地先学学;而如有个好老师,理想的是他把音标顺手牵羊地在教你英语话句时教会你。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发音的被称为音标的这套符号不只一种,你要知道你学习的是哪一种。现在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中用到的都是一套称为“国际音标”的音标。而使用词典的时候,你要看看其前言部分,弄明白该词典使用的是什么音标。不同的词典会不同,有的词典会同时标示出不只一种音标;而如果标注了两种,不是说这个音可发成两种,而是表明同一个音在两种音标体系中的不同描述法,不少人对此理解有误,请搞清楚别再糊涂了。

    10.方言与标准

    与中国话不同,美国和英国等没有“官定标准”的语言。中国话里有普通话,有标准,有向这个标准靠齐的规定和运动。一句话,我们做了一把现代汉语的尺子,并用它来衡量你的话。人们许多时候把中国话、普通话和汉语这三样东西相提并论,就是因为有了这把尺子的结果。

    英语不同,它没这样的尺子。如果学习英国英语,通常我们所说的标准音指伦敦一带的语音。如果学习美国英语,通常是指美国北方话的语音。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所说的方言,容易被尊为标准。中国、美国和英国的首都都被作为核心地域而被包括在各自一种语言的标准或准标准之内。而历史上出现一个逐渐增多的人群向一种语言靠拢的现象,毫无例外都是因为这个语言地域有其发展优越性。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一带经济崛起,广东话即刻表现为时髦性的扩张;而那里的商人们也许不少买卖针对港、澳、台,所以繁体字明显抬头。又如后来因在那里平地建起的新城市深圳吸引了众多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前往,交流的需求使得人们重新回头认识普通话的重要。同样道理,比如在人们都说“饭店”的地方把你的饭店牌子写成“饭庄”,你的用意就有些让人不解;对受“饭店”教育的小学生们来说,也好像显得滑稽又不公平。类似的现象还有把自己名片的名字印成繁体字,这样做理由也许不少,但你不想和众多受“正统学校教育”的人打交道?

    另一方面,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当然要学好它,但同时不要忘记从许多角度讲,你学的这种语言并不比其他许多方言高贵;而从人们的生活实用角度讲,更没有一种语言比其他的语言更标准或更高级。对每个人来说,你从小所说的语言对你可能就是最有价值的语言;而如果生活有变迁,需要改说其他语言或说不只一种语言,那需要说的语言便都是你当前最有价值的语言。所以语言有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层差异。而方言乃是操其语言的人们的财富和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拿美国南方音来说,它听起来更卷舌,鼻音更重,更加连贯而圆滑。它使你想起美国南部开阔的田园风光和极其浓烈的乡村气息,感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和浪漫;而美国乡村音乐则马上会把你带到南方,是美国南方话的一种浓缩了的艺术表达,是种地域的语言,是种文化和生活的动人结合。中国的方言众多,它们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内容之一。而我们,至少是有识之士们懂得其价值,都不愿意看着它们消亡。

    不过当你学习某种语言时候,当然有学得好和学得不好的差别,而学得好否的唯一尺度,我们一定能一致同意,即多大程度上母语是这种语言的人和其他很好操用这种语言的人说话你懂和你说话他们也懂。

    现在问题来了。母语人士和其他操此语言的人可算做一个群体,那这个群体里所有的人所说的所有的话你都要懂得,并且你说的话他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懂得,你才算学会了这种语言,还是你与其中的若干人相互间懂得了就可以了?

    所以,外语你学没学会,学得好不好,学得对不对,学得标准否,不是个一加一等于二的精确真理问题,它是个人为的、可以有不同解释的动态定性的问题。那么在可能有的诸多解释和定性中,包括你自己给出的,下面的一种说法也许值得我们同意或参考:

    “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该语言是其母语的人们所进行的表达法。”

    这实际是西方学者诺曼·路易斯(Norman Lewis)在其《词汇力量,轻松获得》(Word Power Made Easy)一书中给出的意思,只不过我把它变通了些,还把它扩大到“英语学得好不好”的范围。他的原话是:

    “Grammar follows the speech habits of the majority of educated people……”(语法遵循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的语言习惯……)。

    可以看出这一尺度,或称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是动态的。首先这个标准显示出了多数原则,这是我们人类目前在实践中设法平等地,同时也是无法平等地关注每一个人的情形下的一个最具有社会上的公平性和数学上的平等性的民主原则了。其次是推崇了教育,并且是良好的教育。尽管有不少国家总有贫困的群体受教育成问题,但人穷不是罪过,我们对这些人是同情的;不过你很难说受良好的教育不是进步和努力的方向。第三是肯定了母语。非母语的人除了特例,学习其语言永远也达不到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是自己的人的水平。这想来也许令学习者伤心,但这是事实;尽管从许多角度讲我们都不必伤心。第四是它寓含了动态发展意义。“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该语言是其母语的人们”是群活人,当然他们的“表达法”之间也会有差异,同时也可以变化。语言是不同的人与时间变化的函数。

    有这样一个标准重要而又有意思。重要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标准;有意思是今后如果你对自己说的或写的英语拿不准对错,或被指出错误而又不服,你可以去咨询某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是英语的人。假如还有疑问或愿意进一步核实,你可以像诺曼·路易斯玩笑般建议那样去问如下更多这样的人。假如你学习的是美国英语,你可以发出信件或电函至100位美国的总统、前总统、大作家、大编辑、大律师、大企业家、大音乐家、大艺术家和其他成功人士,或你认为值得询问的人士,回答中如果有78人首肯22人摇头,也许你就可以坚持你的说法和写法了。相反,如果有22人微笑却有78人皱眉,也许你可以考虑收回你的说法或写法了。哈哈,问题总能解决,看你想不想做,只是有时候的确要费点劲。

    (三)怎么学语音

    首先还是要对一定得学好语音有认识。有了正确和坚定的认识,你的思维和心境会很坚毅,学习起来效率会大不一样。做事心不在焉或被迫与有强烈的喜好和兴趣不可同日而语。地道的语音就是大半个英语,或者就是整个英语,如你认识到这样的高度就好了。还可以看看电影《窈窕淑女》,它对你学习英语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和启迪。它也可以使你感受一下学习语言的某些技术环节,特别是发音的极其精准的必要。

    说到技术问题,也许可以把它就归结为一句话:每个词汇,每句话语都是听而模仿学来的。如果要再添上一句话,那就是永远要听音而学。我说这个过程是听而模仿而学之,就是要把那句话模仿而学到你和它的发音完全一样。完全一样是说这句话的话长如为5.8秒的话你也一定要说成5.8秒。而它在2.6秒的时候调子升起你也要升起,在3.9秒的时候拉平你也要拉平,在4.2秒的时候拐弯你也要拐,在5.6秒的时候开始降落你也要降落。这样的模仿学习需要反复重复多少遍,你就要毫不含糊地反复做多少遍,直到你把这句话完全地烙在脑子上,消化到胃肠里,融化到血液中。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你听而向其学习模仿的音要百分之一千的地道的重要性,说明为什么你要有个发音极其好的老师或至少有英语母语播音员级别的人所录制的磁带或其他音像资料供你学习的重要性。当你把这种最高级别地道的语音学成的时候,你会有能力立刻知晓其他人的发音怎么样。

    这样的模仿学习,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是指往往学习者所发的音的上扬、曲拐和相对轻重都不到位,需要反复模仿。有时候自己以为可以了,但并未达到和原音一致。这也说明为什么有时候也许你需要个好老师相帮。说简单是指这个过程的价值和效率是如此之高,时间一点都没浪费,较之不听音而一辈子学不好英语的人和日后返工听力或语音而浪费很多甚至数倍精力的人,你走了一条最短、最平坦的路却到达了目的地。

    技术问题就是这样一点,可形式上可以多样。不过最基本的形式,还是你要学习好教材上配的好语音,这我已经说过多少遍了。或许你也需要个好老师。无论怎样,如果你是个没有选择权利的学习者,被置于一种不听音或很少听音的英语学习模式中,那你就太悲惨了。它注定你学习英语要失败。你能做的,是争取权利,或改变模式,或利用自己的时间大量听并模仿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与你接触最多的老师语音好,那你可真是有运气和福气。多听语音地道的人说话或许比听录音来得亲切。但不管怎么说,什么都代替不了好教材所配有的好录音,你要清楚这点,其他形式都只具有辅助性。当然对你说话最多的人最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是英语的人”,至少是语音极其地道的人。

    这里我们要顺便谈谈英语角。如在那里你能遇到语音很好的中外人士,则不仅能听,还能练习说,是挺不错的。但如果角里没有这样的人,去那里的意义就骤然下降。那种情形下好像它只能有助于你敢于张嘴说英语一点好处。但听一些不地道甚至错误的英语,加上你自己有问题的英语口语不被及时纠正而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勇敢地说和倾情地听有什么好处就值得怀疑了。另外去英语角假如来回路上花上一二小时,还在那里待上二小时,这三四小时如果没与地道语音接触,那恐怕得不偿失。不如在家看英语电视或听英语广播,或看个原文英语电影呢。

    还可以选择其他好的有音材料来学习,特别是当你到了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的时候,比如已经学习完了某整套好教材,这时候你可以拿来别的好教材的最高级的一两册来看看,看是不是可以学学。其他好材料可以到书店、图书馆或资料室等地方找,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收听或收视,或者下载好材料来学习。如今的互联网是个用之不竭的宝库,也许可以完全满足你这种学习意愿。

    真是个好时代。听吧学吧,学无止境;而且学到英语语音地道或很好,并非没个尽头。

    七、词汇的困惑

    0/0
      上一篇:英语学习 战略篇 五、英语美语 下一篇:英语学习 战术篇 七、词汇的困惑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