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三节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
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50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这是美国由地方迈向中央一统的时代。美国是由各州认同而建构,立国之际,各州有其特色,如何捐弃己见、众志成城,并非易事,尽管倡言妥协之议大有人在,奔走各方寻求谋和的人士不少,然而关税、公地出售、国家建设、黑奴等问题纷扰不已,扯不断,理更乱,最后仍寻武力公决一途。这是人性的堕落,人类的悲哀,还是历史的宿命,一言难尽。总之,南北战争解决了分裂,双方军人死亡高达62万,南方损失惨重,计有三分之二的牲畜、二分之一的农工业生产工具、三分之二的财富丧失。此役稳定了美国政局,从此美国迈向工业化国家之林发展。

    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历史可以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互动开始,换言之,美国在走向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的力量如何整合,以及减少地方的抗拒,是此时历史的动力。从中央的角度来说,政党是运作的主要关键,地方的势力因政党的整合(参看第五章政治体制)而化解,中央政府的运作也是靠政党而进行,使得美国被称为政党政治的国家。在这段期间,美国的总统多半来自南方,这段期间的总统有: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1797)、亚当斯(John Adams, 1797—1801)、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801—1809)、麦迪逊(James Madison, 1809—1817)、门罗(James Monroe, 1817—1825)、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1825—1829)、杰克逊(Andrew Jackson, 1829—1837)、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1837—1841)、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1841)、泰勒(John Tyler, 1841—1845)、波尔克(James K. Polk, 1845—1849)、泰勒(Zachary Taylor, 1849—1850)、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1850—1853)、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1853—1857)、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857—1861)、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1—1865),共16位。其中以华盛顿、杰弗逊、杰克逊、波尔克、林肯的影响较大。

    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任内以身作则,为美国树立了行政首长的典范,两任总统任期结束之后,即宣告下野,更为美国总统的任期制留下了榜样。就任之际,即面临各界对政府的信任考验,尤其在债信方面,他任用了一位杰出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为美国在独立革命期间所积欠的债务提出偿还计划,包括外债及内债,确立了美国债信,巩固了美国的国家地位。此外并促成美国国家银行的设立,健全国家金融体系,拟定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走向。在外交方面,他延揽杰弗逊为国务卿(即外交部长),处理美国的外交难题。美国人多为英国移民组成,具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但美国却是透过法国的协助而得以脱离英国而独立,对法国积欠一份恩情,因此在英法冲突之际,美国立场尴尬。华盛顿采“中立政策”,以置身事外方式,避免美国左右为难,造成国家分裂,从此“中立政策”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行动依据。华盛顿离职之后由亚当斯出任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是华盛顿提携的人选,任内无大作为,但为了安定局势(此时美法间的关系因XYZ事件(1)日趋紧张)发布了《戒严法》(Martial Law)包括《归化法》(Naturalization):将外人归化为美国人的期限由五年改为14年;《外人法》(Alien Act):总统有权驱逐他认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叛乱法》(Sedition Act):任何散发不利政府官员的言论者将处罚金或遭判刑,引起挞伐,遭致恶评。同时这项举措引起各州对联邦政府权限的隐忧与顾忌,寻求对策。肯塔基与弗吉尼亚两州州议会通过决议案,认为宪法只是一份契约书或同意书,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代理人,各州有权决定联邦政府是否越权。如果州认为联邦政府法律超越宪法所授予联邦政府的权限,可以宣布法律无效或拒绝遵守,称为“无效理论”(Theory of Nullification)。在此时只是口头宣示而已,但却为后来南卡罗莱纳州企图脱离联邦,以及南北战争南方脱离联邦提供了借口。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与第七任杰克逊总统皆被誉为“民主”总统,在美国史上享有盛名。杰弗逊总统从治权上展现民主的气度,坚持民主,重视民意,维护人民自由不遗余力,任内为美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奠定了美国向西拓展的基础;卸任后,致力筹办弗吉尼亚大学;辞世时,墓碑上仅刻有“独立宣言及弗吉尼亚宗教法案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创办人”显现其谦冲为怀、淡泊名利的行径。杰克逊则在政权上扩大了民主的参与,他来自西部田纳西州地区,任内将美国的投票权扩及21岁以上的白人成年男子。杰克逊任内治绩毁誉参半,他于1824年参选总统,尽管获票领先,但未过半数(2),在交由国会再次表决时,拱手让亨利·亚当斯入主白宫。因此对东部人士积怨怀恨,1828年竞选成功组政,首先采“分赃制度”(spoil system),将政府职位酬庸辅选有功人士,建立自家人马,其次是反对国家银行;美国银行是依据特许状营业,期限20年,第一张特许状由1791年至1811年,第二张由1816年至1836年,但至1832年,杰克逊即下令第二银行关闭,并提领联邦政府储存银行的资金,转存州立银行,造成许多商人破产;1836年特许状到期,第二银行瓦解,州银行不受管辖,州议会滥发特许状,银行发行货币没有准备金,导致币值下滑,引发1837年经济危机。尽管他有独裁之嫌,但却也因此对巩固美国的统一产生相当的贡献。美国自建国以来,由于税收问题引发不少争议,由于各州对关税的态度不一,南部以输入为主,不喜欢高关税,北方以输出为主,希望保护关税。双方利益考虑不同,不满的一方心生脱离联邦之念,尤其是南卡罗莱纳州。1832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税法,引起南卡罗莱纳州不满,召开特别国会,通过“无效法令”(Ordinance of Nullification),宣示联邦关税法无效,不能约束该州的官员与百姓,并威胁要退出联邦。值此之际,杰克逊当机立断,发表“无效宣告”(Nullification Proclamation),声明“无效法令”违宪,1833年要求国会通过“动武法案”(Force Bill),授权总统必要时可对南卡罗莱纳州用兵,同时通过新的降低关税法案。南卡罗莱纳州在杰克逊的威胁利诱之下,打消了脱离联邦的念头。

    这段期间,美国的外交发展由中立国地位走向独立国地位,由介于英法之间的尴尬处境朝国家自主的途径迈进。其间重要的大事为1812年至1814年间的美英之战,又称为美国第二次独立革命之战,以及1823年门罗总统发表的“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宣言,最具意义。1812年战争系受英法在欧洲的战役波及,历经杰弗逊、麦迪逊两位总统。战争源起于英法相互封锁对方,影响美国对外贸易,不得已采用禁运方式,由1807年的《禁运法案》(Embargo Act)(3)提出,到1809年的《不交往法案》(Non-intercourse Act)(4)、1810年的《麦孔二号法令》(Macon’s Bill No. 2)(5),最后因英国未改变其立场,而造成双方的冲突。战争于1812年6月正式爆发,1814年12月在比利时的根特(Ghent)签和。这场战争虽然导致华府一度失陷,但美国人的爱国情操亦有高度表现,美国国歌《星条旗》(Star-Spangled Banner)也在此时谱成。从此美国人获得自信与自尊,开始重视美国人的身份与骄傲。至于门罗主义是门罗总统有鉴于欧洲政局变迁,法国拿破仑失势,拉丁美洲国家将重回欧洲列强之虑,乃于1823年发表一项外交宣示,表明欧洲不得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美国不会干涉欧洲国家已有的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间的战事。这项声明,口头的宣示大于实际的意义,但也确立了美国在美洲的地位──欧洲国家不得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但美国却可以干涉。

    这段期间美国历史由于南北互不见容,无论在关税问题、土地问题、国家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废奴问题方面,难以达成共识,而发生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场大规模内战。双方损失惨重,但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奴隶问题却获得重视,黑人也因此成为美国的公民。林肯是关键人士,林肯究竟是为废除奴制,还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争,学者各有看法,真相难白,但1863年宣布释奴是不争的事实,此举对美国的人权政策具有指标性的意义,战后他对南部的宽大重建政策,更促进了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因此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受欢迎的总统之一。林肯对美国贡献良多,但却死于非命,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似乎有些说不通,但从政治面向来看,只要立场鲜明,影响一些人的生计,难免不遭伤害。林肯于1864年连任竞选成功,1865年续任,同年4月14日在观赏《美国堂兄》(Our American Cousin)一剧时,被南方激进分子布思(John Wilkes Booth)刺杀。这是一幕历史的悲剧,也是道德的反讽。

    0/0
      上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二节 二、邦联政府(Confederation) 下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南北战争后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