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三、内政
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15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工业化的发展冲击了美国国内传统社会结构与运作,包括农人、工人与官僚体系。南北战争之后,农人的生活大不如前,农产品受限于铁路公司的运费,价格无法提高,农贷无法偿还,农人为求自保,开始组织团体,1867年组织“农人协进会”(Grange),促进农人团结,并对铁路公司进行法律诉讼,迫使美国国会于1887年通过《州际贸易法案》(Interstate Commerce Act),规定铁路运费必须合理、公平。总统任命一个五人“州际贸易委员会”(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负责有关事务,但由于美国立国宪法强调保障私人财产不受侵犯,因此贸易委员会工作难有成效。1890年农人抗争由社运转向政治发展,1892年他们组织了民粹党(Populist Party),7月在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Omaha)举行全国大会,提名内战将领威弗(James B. Weaver)角逐美国总统,但未能成功。至于工人,在这个变迁的时代中,地位未定,属于弱势。工人的问题有二: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由于劳资双方对此难有共识,往往得靠抗争或谈判始能改善。1869年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劳工团体“劳工武士工会”(The Noble Order of the Knights of Labor )成立,成员复杂,各式工人均得以参加,以致成效有限。1882年,第二个全国性劳工团体“美国劳工联盟”(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成立,会员限技工,组织完备、较有具体成就。1893年“美国铁路工会”(American Railway Union)成立,1894年发动大罢工,造成芝加哥以西铁路大瘫痪,但也因此遭联邦政府干涉,影响其走向没落。

    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政府的官僚体系,自杰克逊总统以来所实行的分赃制度已不适合工业化社会需求。文官制度渐受重视,它是透过考用的方式任官,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潘得尔顿法案》(Pendleton Civil Service Act),允许总统将联邦政府官员员额分类列表,按考试合格人员分发,并成立文官委员会(Civil Service Commission),考评政府官员。其次是整治社会因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其中以“进步运动”(Progressive Movement)最具意义。它是针对工业化社会中,美国富人的不当垄断,以及改善穷人的不幸际遇而出现。由美国中西部地区开始,经地方到中央,由理论到实践,于20世纪初开始,长达15年之久,对促进美国民主平等的精神发挥重大的激励作用。早先“进步运动”是指一群被称为“扒粪”(Muckrakers)作家的批判而言,他们撰文或著书,揭发各种不当的贿赂及不法情事。这项努力影响政府于1906年通过《食品药物法案》(Pure Food and Drug Act)及《肉品检查法》(Meat Inspection Act),并促使政府对政治民主作了许多改善,如政党的初选由党代表大会走向初选制(Direct Primary),1913年通过宪法第16条修正案,联邦政府开始征收所得税;第17条修正案,参议员改为民选。这些举措让美国在面对转型社会之际,人民可以保有民主精神,政府继续经国大业,其中以狄奥多·罗斯福总统(又称老罗斯福)的表现最为人称颂。他的行政被誉为“平政”(Square Deal),保证公平对待国人。老罗斯福富领袖魅力,决策果断,任内打击托拉斯,并平息煤矿大罢工,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1908年推动成立“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ional Conservation Commission),调查全国资源分布。

    在美国史上,富兰克林·罗斯福(又称小罗斯福)的名气不逊于老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之际,美国正在1929年起全球经济风暴肆虐之下。胡佛总统的自由复苏理论无法阻止经济恶化,挽回颓势。小罗斯福上任后即推出“新政”(New Deal),以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力挽狂澜。他共推出两次新政,分别是1933年9月的“百日新政”及1935年1月的第二次“百日新政”,经由救济(Relief)、复原(Recover)、改革(Reform)三个过程,让美国经济恢复正常。第一次新政重点在救济及复原,建立百姓对银行的信心,他透过广播发表炉边谈话,获得民众热烈回响,转而支持政府决策。他一改美国自由放任经济理念,由政府介入,拟定大规模投资计划,扩大政府放贷及支出,刺激民间经济活力。在政府各项投资中,以田纳西河流域计划(Tennessee Valley Program )最具代表性,该计划整建田纳西河水运,兴建20座水坝,提供廉价电力以及就业机会。此外并提出多项计划,如《农业调整法》(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 AAA)同意收购农产品,提高农价;《全国工业复兴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 NIRA),要求业主与劳工携手对抗困境,应付危机。第一次新政由于是实验性质,引起左右两派人士不满,右派企业家反对联邦政府立法干涉企业活动,反对新政各项提案及办法。左派则将不景气归咎于资本主义的瑕疵,要求以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方式补救。小罗斯福坦承,第一次新政未能铲除财阀、拯救贫苦是由于缺少法令做基础,因此在1935年展开第二次新政即以改革法令为主,由1935年起分别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又称《瓦格纳法》(Wagner Act),要求业主与劳工携手对抗困境,应付危机;《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开创联邦失业保险,确保对失业工人的救济,展开对大企业打压,消除他们对各行业的垄断。这次新政改革由于牵涉企业财团,引起右翼人士强烈反弹,也让新政改革陷入瓶颈,但也在此时,二次世界大战风云掀起,新政也就不了了之。

    0/0
      上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二、外交 下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五节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