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 | 非主流的 “主流圈”
教程:留学  浏览:74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先说说“主流圈”。

    从六年前到香港求学到现在于美国工作,这些年最明显的感受是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了,海外华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少的人还在问“你融入了那边的主流圈子了吗?”,越来越少的人觉得local(本地)的圈子、文化、产品又比咱们高级在哪儿了。我切身感受到这些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

    我刚在香港工作的时候,能感受到老一辈的港商和台商在和我相处的时候带着的优越感,而且不会说粤语就很不受待见,即使官方语言是英文,我当时特别不理解。他们对于祖国大陆还有着很多匪夷所思的误解,甚至是我自己一门专业课的教授问过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问题“你们那有IMAX吗?”。而他就是研究媒体的啊!

    后来我才知道有个词叫“大陆妹”。但等我离开香港那一年,不会说普通话已经变成了劣势。所以什么又是主流圈子呢?主流圈子大概是跟着时代的发展走的,说白了其实是跟着人的心理走的。

    融入主流圈?

    再说说“融入主流圈”。

    到了美国,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那么强烈地摆在眼前,我们生活在别人的国家里,我偶有强烈的异乡感,会觉得好像活得没有那么主流,但这些念头也大多一闪而过。因为我生着的当下,社交圈密度已经足够,我有我的快乐、痛苦,这些情感也有亲密的朋友分享;我也有我的工作、娱乐,也有很好的同事和一起吃饭打打哈的伙伴。

    我跟部门的小朋友们聊天说到中美文化碰撞的问题时,他们更是洒脱得很,从来不会跟我说什么活得不够主流,他们打心眼里就没觉得哪一种是主流,哪一种不是主流,每天风生水起。

    其中最小的是99年的实习生,我问她和以前住家的关系如何,她说:“就是互不干扰,彼此独立,但要一起过感恩节的关系。”我觉得这个回答特别酷,这种关系特别酷,这样的两个圈子的融合度特别酷。

    我们便是我们,有大多数老外懂不了的中文梗,有我们自己偏爱的饮食、活动、生活方式,就像他们也有他们的一样。但是这不影响我们沟通、交流,成为同学、同事,成为心中的一个挂念,甚至是可以一起过节的朋友。

    我周末去参加一个展会,和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人长辈聊天,她的子女中文已经说得不够好,更别谈理解那些“中文梗了”,更多的时候是和本地的人一起社交。她的子女看不懂春晚,就像她也不感兴趣很多美国脱口秀一样。但他们仍是亲密的家人,彼此相爱的母子、母女。不故设壁垒,也“不强融”,这便是我觉得最舒服的关系,也是最合理的关系。

    其实不只是在cross-culture(跨文化)的环境中,当代自媒体的发展给了人人展示自我的平台,怎样算活得好,怎样就一定对,已经很难被几家“主流媒体”所引导了,“主流圈”这个词已经变得越来越“非主流了”。

    现代人更提倡活出自我、展示自我、相信自我,同时也尊重不一样的存在。如果这算是当下的一个“主流”思想的话,我觉得这个时代挺酷的。

     

    0/0
      上一篇:哪种留学生活才是你内心追求的? 下一篇:留学生活到底造就了怎样的我?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