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常识 - 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721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欧洲常识 - 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发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协约国战败同盟国结束的。胜利的一方出于复仇和分赃的心态,对战败国的领土进行了重新划分;同时,“一战”期间,许多民族国家取得独立,因而,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先从芬兰看起。“一战”之前,芬兰在将近7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先后成为瑞典和俄罗斯帝国之下的一个公国;1917年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芬兰成为独立国家。

    接下来看“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3个国家都于18世纪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十月革命爆发后,纷纷取得独立。

    波兰于17世纪时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瓜分了3次,一度从欧洲版图上消失。拿破仑战败后,波兰的大部分领土以“波兰王国”之名处于俄罗斯帝国治下。“一战”后,波兰取得独立,并几经周折最终划定了领土范围:从战败德国的东部划出了一条所谓的“波兰走廊”归于波兰;东在巴黎和会上划定的、后来被称为“寇松线”的国界线上东移150米,将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划入境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处于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3个巨头鼎足而立的状态。3个帝国中,除奥匈帝国治下的民族纷纷取得独立而外,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一度非常强盛,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划归于自己的版图之下。“一战”结束后,俄罗斯帝国与奥匈帝国全线瓦解,德意志帝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量土地,并进行大量赔款。

    原被俄罗斯帝国统治的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等国纷纷取得民族独立,同时,罗马尼亚趁机出兵占领俄罗斯南部的比萨拉比亚,并得到协约国最高理事会的同意,但苏俄政府一直未予承认;而奥匈帝国分裂的结果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独立建国,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均从原帝国版图里划归一部分土地,同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作为南部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同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至此,原本强大的奥匈帝国星散。

    而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割去1/7的领土:从其东部地区划走的波兰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东部的东普鲁士省处于波兰和波兰走廊的包围之下;位于波兰走廊出海口的但泽市(今格但斯市)成为自由市,国际联盟管理其事务,波兰掌握其税收;同时,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欧本和马尔梅交予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当然,也正是“一战”后对于德国的惩罚,激起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和日本的战败宣告结束。

    德国再一次成为战后的处置对象。苏、美、英、法四国出兵占领德国,并因为苏占区和西占区的互不相让,使得德国一分为二。苏占区成为联邦德国,西占区成为民主德国。德国东部的边境,则因为波兰国境的整体“西移”而变为奥得-西尼斯河。而波兰在西移的过程中,其东部边境回缩至寇松线。

    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其西部边境的一小块战略地区被割给法国,位于东地中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则割给希腊,萨西诺岛割给阿尔巴尼亚。而南斯拉夫则获得了意南边界上除里雅斯特市而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亚得里亚海上的几个岛屿。

    苏联则把“一战”后从原俄罗斯帝国版图内取得自治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重新占领,并改组其政府,从而将三国变为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同时,将列宁格勒地区的苏芬边界向北推移150千米,并割占边境中部的一块芬兰领土,共计获得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此外,芬兰北部佩萨莫地区的1万平方千米土地割让给苏联;对于罗马尼亚于“一战”中出兵占领的比萨拉比亚,苏联强令其归还,罗马尼亚就范。整个过程中,苏联仅西部边境的领土就扩大了47万平方千米。

    在巴尔干半岛上,保加利亚获得原属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捷克斯洛伐克获得匈牙利的市拉迪斯拉发城对面的一小块狭长地带。

    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政治版图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战败国的制裁更趋冷静与理智,民族复仇情绪渐渐弱化了。

    0/0
      上一篇:欧洲常识 - 欧洲有哪些国际政治组织? 下一篇:欧洲常识 - 战后欧洲为什么被划分为东欧和西欧?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