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教:共情的关键,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教程:幼儿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34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共情的关键,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父母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商,但在谈怎么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情商到底是什么?情商是由以下4个维度组成的:

    我以前容易生闷气,别人问我怎么了,我通常都回答:“不知道,就是烦。”现在想想,这其实就是缺乏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其实,让我发脾气的真正原因不是这件事本身,它只不过是一个触发点而已。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管理情绪的能力比较弱,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情绪。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缺心眼”的朋友,别人明显已经情绪很不好了,他还在拼命说自己的高兴事。也许他并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比较差而已,估计这类人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也不会很高。

    与之相反,生活中还有另一类人,你和他说话时会感到很舒服,好像说什么他都懂,这是因为他能够非常敏锐地感受他人的情绪,并适当地来呼应我们,告诉我们他懂我们。

    我从小比较缺少情商教育,所以我格外重视对小D情商的培养,希望她从小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人的情绪,这是培养高情商的基础。

    将情绪命名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小D的情商,我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扩充“情绪名称”的词汇库,然后在和小D的日常相处中,有意识地引导她关注情绪。例如:

    读绘本时,不管绘本上有没有有关情绪的文字,我都会引导小D去观察绘本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神情,并且告诉她:“你看,这个小女孩很伤心,没人和她玩,她感到很寂寞。”

    孩子常常会对周围的孩子感到很好奇,有时我们走在公园里或路上,小D看到其他孩子在哭、发脾气或开心地玩耍,都会盯着看。这时,我就会告诉她:“嗯,这个小宝宝很愤怒,因为她不想回家,但妈妈告诉她时间到了,一定要回家。”

    “共情”的使用误区

    谈到情绪管理,很多育儿书都说家长要跟孩子“共情”。在不少人看来,“共情”就是帮助孩子给情绪命名,告诉孩子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我曾经就是这样使用“共情”的,小D哭的时候,我马上告诉她:“你很生气。”但是并不奏效,小D还会继续哭。公众号后台也曾有妈妈跟我反映这样的共情没有效果。这不禁让我反思,是“共情”这个方法无效,还是我们使用的方式不对呢?

    维基百科对于“共情”的解释是,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在和孩子“共情”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共情不是真正的共情,只是在使用一个名字叫作“共情”的技巧而已,而对于其中的关键点,很多育儿书都没有说清楚。

    首先,共情一定是爱的共情。孩子对于父母情绪的感受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体会出父母到底是真心真意还是虚情假意。因此,在使用“共情”时,家长不要单纯地觉得这是一个技巧,而是要从爱出发,真正尝试去理解孩子。

    其次,共情时家长的情绪一定是平静的。很多父母容易受孩子情绪的影响,有时甚至会简单粗暴地吼叫,要求孩子停止哭泣、发怒等。这样的示范本身就是在告诉孩子:哭闹吼叫是可以的,因为父母就是这样对待我的。

    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对孩子连哄带骗,希望他马上停止哭闹。也许孩子当下止住哭闹了,但是这样的孩子永远都学不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共情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孩子可以马上停止哭闹),而是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学习体会不同的情绪。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学会管理情绪。

    正确“共情”的方法

    允许情绪发泄

    情绪,尤其是特别激烈的负面情绪,一定要及时发泄出来,否则会对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当孩子发脾气、大哭时,家长不应该去阻止,而应该平静、温柔地陪在一旁,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特别生气,没关系,难过就哭出来,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这一步是很多家长最难做到的,因为孩子一哭,父母就会感到内心很焦虑,希望孩子马上不哭,但孩子往往会哭得更厉害。事实上,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孩子的情绪找到出口,是成功“共情”的第一步。

    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当孩子的哭声由强变弱时,家长就可以介入进行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介入时机不对,孩子只会哭得更加厉害。

    有科学研究表明,拥抱可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我通常会紧紧地抱住小D,向她示范深呼吸,并对她说:“我们一起吸气——呼气——我们一起让身体平静下来。”这时,家长要注意自己肚子的起伏,让孩子能够感受得到,同时节奏越缓慢越好。

    家长使用这些平复情绪的技巧,不仅能让孩子平静下来,同时也是在给孩子演示管理情绪的方法。

    回顾刚刚发生了什么

    第三步是最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父母忽视。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家长要“趁热打铁”,帮助孩子回顾刚才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的记忆是短暂的,及时回顾能够帮助他们“抓重点做复习”。

    我每次帮助小D回顾时,都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这一步通常包含3个部分:第一,发生了什么;第二,你怎么了,情绪是如何的;第三,后来你是如何平静下来的。这样的回顾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也知道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同时还学会了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办。

    大J特别提醒

    这样的共情做起来真的不容易,需要家长始终保持平静,并且允许孩子通过哭泣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但这恰恰是我们“爱”孩子的体现。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成年后其他人也不会像我们这样一直哄他们。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不是“你现在不哭”,而是今后父母不在你身边、没人哄你时,遇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到底该怎么做。这才是使用“共情”的真正意义所在。

    有些路,尽管很难,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有些情绪,尽管难受,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幸运的是,现在他们还小,父母至少可以用爱陪伴他们一起去体会。

    0/0
      上一篇:美国早教:“对不起”和“我爱你”一样重要,你对孩子说过吗 下一篇:美国早教:当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表现更好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