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教:为人父母,你输得起吗
教程:幼儿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211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为人父母,你输得起吗

    我曾分享过小D第一次参加幼儿园面试的经历,这是小D面试的第一家幼儿园,我们其实两天前就开始帮她预热了,告诉她:“小D马上要去一个学校,那里有一些小朋友会和小D一起玩耍,还会有老师陪着小D一起玩。虽然小D不认识他们,但他们都特别友好,最喜欢玩游戏了。”

    当时,我没有用“考试”这个词,因为对于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而言,她并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而且我也不想那么早让她明白。

    后来,公众号后台有个妈妈给我留言,说我不应该把这次面试定性为“失败”,这是在给小D贴标签。我回想了一下,面试回家后,我给小D回顾发生了什么时是这么说的:

    “小D这次的玩耍失败了,嗯,失败了。失败是什么啊?失败就好比小D第一次玩滑梯,滑不下来;失败就好比小D刚会走路时一直摔倒;失败也好比小D第一次喂自己吃饭时,饭菜都掉在了地上。这些都是失败。

    “失败时,小D会紧张,坐在高高的滑梯上,看着其他孩子滑下去;失败时,小D也会伤心,摔跤真的好痛啊;失败时,小D还会沮丧、发脾气,因为想吃的东西怎么也吃不到。

    “这次小D玩耍也失败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去那个学校跟那里的老师和孩子玩了。但没有关系,就是因为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来小D学会了滑滑梯,而且滑得很快;也学会了走路,知道摔倒时怎么保护自己;还学会了自己吃饭,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了。你看,失败其实挺好的,没有失败,小D就学不会那么多本领。

    “我们接下来还要去很多学校,去跟小D不认识的老师和孩子玩。这会让小D认识更多的朋友,这样小D就是大孩子了,就能去大孩子的班级上学了,你说好吗?”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确对小D用了“失败”这个词,并且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对小D说“失败”。正因为如此,我本能地举了很多例子来帮助她理解这个词。那位妈妈的留言引发了我的思考:说失败,是在给孩子贴标签吗?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失败”是个中性词,它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而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失败。说“这件事很失败”,这不是标签;说“你这个人很失败”,这才是标签。

    小D面试幼儿园的文章发出后,很多妈妈质疑我,说我当时为什么不引导孩子,孩子小还不懂,当然需要引导,不然孩子总是失败,只会消耗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妈妈问:当老师来询问时,至少需要让孩子表示友好吧?大家的这些问题让我思考了很多。

    小D的这次面试不是没有准备的,那天面试时的玩具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玩的,而且她都能玩得很好。只不过在面试时我没有做任何的引导。

    那天,第一个老师坐下来对小D说:“你要红色还是蓝色的小钉板?”我原本可以说:“你看,这是老师,她想和你玩,你可以说hi吗?”,我当场的一句引导也许就能让小D打破僵局,但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对劲儿呢?这样的引导是不是一种变相的逼迫呢?所以我当时并没有说话,只是跟老师打了个招呼,主动说:“老师好,我叫Jessica,这是Dorothy,我是她的妈妈。”小D并没有因为我打招呼而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但至少她不再紧张了,愿意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起来。

    关于幼儿园的选择,我一直觉得应该是双向的,老师在选择孩子,家长也在选择老师。小D面试的这家幼儿园的确是曼哈顿不错的幼儿园,我如果帮小D一把,也许小D就能进入这家幼儿园了。但说不定接下来两年,我就是那个被叫去老师办公室的家长,原因是女儿在教室不发言。

    我们后来又参加了几个幼儿园的面试,有几个幼儿园的老师看到小D不打招呼,就主动进行了自我介绍,而不是马上进入“考试”模式。这些幼儿园都是好幼儿园,但好的标准下,还是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因材施教,让孩子最终成为他自己吗?

    育儿路上,为人父母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害怕,害怕孩子哭,害怕孩子吃不饱,害怕孩子生病,害怕孩子没进入好的幼儿园、小学,没考上好的大学。所有的一切的确是源于爱,但因为我们太爱了,所以我们才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我们害怕自己万一哪一步做错,自己和孩子就都输了。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让孩子哭,不让孩子走路跌倒,甚至不允许孩子玩玩具失败。因为我们怕失败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于是剥夺了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且剥夺了父母自身成长的机会。我们从未体会过自己面对孩子“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没有想过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面对“输”的正确态度。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估计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第一次发热的经历都印象深刻——惊慌、不安、焦虑、担心。但我相信,只要你亲自护理过孩子,有过这样的心情煎熬,几次以后就会淡定下来,还会去安慰因为同样情况而焦头烂额的新手父母。

    这样的心态是需要锻炼的,但是很可惜,父母常常因为害怕而进行了逃避,从而错过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哪有天生云淡风轻的父母,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每个阶段都敢于直面问题而已。不敢让孩子输的父母,其实是因为自己输不起。

    从给小D申请幼儿园开始,我就深刻地意识到,接下来我们还要为她选择学前班、小学、初中,这将是一次又一次考量父母心态的历程。既然小D将来一定会有输的经历,我不如选择从当下开始,陪着小D一起去体会“输”的感受。至少在这个阶段,我们试错的机会成本还不会太大。

    我要让小D明白:输,只是人身上的一块瘀青而不是文身,虽然当下会很疼,但这种疼痛只是暂时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小时候摔多了,长大就不怕摔;现在失败过了,以后才能越挫越勇。

    我也要让自己明白,能够接受孩子的“输”,甚至选择主动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输”,这让我接纳了自己的无能,也让我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而这样的心态才能让我在她今后的人生路上得体退出。

    我很喜欢一句话:心态不好,其实就是心太小。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儿。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格局的父母,相反,正是意识到自己眼界的局限性,我才要体验更多的经历。怎样才算心大?不就是多见识、多经历,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说同样重要。

    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0/0
      上一篇:美国早教:5句话,让家人的育儿水平赶超你 下一篇:美国早教:你和社会脱节不是因为当了妈,别再让孩子“背黑锅”了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