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diom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reunion of a couple after they lose touch or break up.
破镜重圆的故事
“镜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文学意象。文学家把满月比作镜子,也用镜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无暇疵,还有的时候说某某人的心里明镜似的,形容他对事情的明晰洞察。成语“破镜重圆”是借镜子比喻离散夫妻重新团聚的。
故事发生在公元九世纪,当时中国北方是强盛的隋政权,南方则并存着好几个小国家,国都在建康(今南京)的陈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隋政权对南方的小国家虎视耽耽,随时准备统一整个中国。
徐德言是陈国的皇帝陈叔宝的侍从官,他娶了皇帝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两人非常恩爱。但当时陈国朝政腐败,徐德言预料到,总有一天国家会遭受灭亡之祸,因此非常忧虑。
一天,他愁容满面地对妻子说:“天下大乱的事可能不久就会发生,到时我要保护皇帝,我们夫妻将被迫拆散。但只要我们活着,总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我们应该先留下一件东西,作为将来重见的凭证。”
乐昌公主同意丈夫的看法和建议。于是徐德言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把它一破为二,一半自己留下,一半交给妻子,告诉她好好保存,并对她说:“如果离散后,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送到市场上去叫卖。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前去探听,以我的半面镜子为凭,与你团聚。”
不久,已经统一中国北方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发兵攻打陈国的都城建康,小小的陈国被消灭,陈国国王被杀,徐德言被迫逃亡。隋文帝奖赏攻打陈国有功的人,被俘获的乐昌公主则被赏给了大臣杨素为妾。
流亡的徐德言打听到妻子已到了隋的京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便长途跋涉赶到那里,打听妻子的具体下落。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取出半面镜子,怀念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虽然在杨素的官府中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惦记着丈夫,也经常抚摸半面镜子,回忆往事。
正月十五日终于来到了。徐德言赶到热闹的市场,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出卖半面铜镜,自然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半面镜子,所以老人就来回在市场上走动。徐德言假装要买老人的镜子,细细察看,果然是妻子的那半块。原来他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交给仆人带回。诗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意思是镜子与人都去了,但如今镜子归来而人却没有归来。正好比月中没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明月的光辉。
乐昌公主见到丈夫保存的半面铜镜和诗后,终日哭泣,茶饭不思。杨素知道实情后,受到感动,把徐德言叫来,让他把乐昌公主带回自己的故乡去,还赐给了他许多东西。夫妻终于重新团聚。
后世文学中用“破镜重圆”指离散夫妻的团聚,用“破镜难圆”表示因为客观的原因夫妻被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