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妙药 Extraordinary Measures 精讲之四
教程:看电影学英语  浏览:3137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第一页:片段欣赏
    第二页:巧学口语
    第三页:小小翻译家
    第四页:文化一瞥

    伟大的父爱

    《良医妙药》讲述的是一个曾经“感动美国”,并造成不小的社会轰动和影响的真实故事。影片里的主人公约翰•克罗利出生于1967年,于1997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并在旧金山从事企业咨询管理。1998年,他的两个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庞贝氏症,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无奈之下,克罗利举家迁往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就是为了离治疗庞贝氏症的医生近一些。由于医疗水平还不足以治疗庞贝氏症,约翰•克罗利决定自己创立研究所和制药公司……导演汤姆•沃恩说:“当时我就看过《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的那本传记文学,非常喜欢。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完全可以被拍成电影。这里面有感人的父爱、个人的努力、和体制的抗争以及种种美国梦的元素。

    Extraordinary Measures《良医妙药》精讲之四

    很多人批评说克罗利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了,但是我觉得,如果社会对这个家庭没有丝毫帮助,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家人的生命,那么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接下来的事,就像电影里展示的那样,由于美国医疗机构过于庞杂、各种手续过于复杂,所以寄希望于他们在孩子逝世之前研发出新型药物是不切实际的,克罗利选择了自己单干。克罗利说:“我当时也是横下一条心来,一定要拯救自己孩子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我不能坐着看他死去。当时外界对我有很多的怀疑,也有不少的批评,总之,一切都不顺畅。好在我有我的妻子支持,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真实与虚构之间

    虽说本片的主角有真实的原型,但是导演还是在影片里虚构出来一个性格怪异,不被人重视的科学家——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罗伯特•斯通希尔博士。在影片里,医疗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由他完成的,而且这个人物颇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福特的代表作《亡命天涯》里的那个被陷害的医生角色。面对这个角色,哈里森•福特说:“我本人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医学教育,但是为了准备这个角色,我找了很多从业者,从他们身上找经验、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我了解到的一个事实是,做医药和做电影一样,需要大量的钱。没有资金的支持,什么都白搭,没有办法做试验、没有办法搞研究;即使所有的手续和试验都完备了,没有钱也没有办法开工生产。我想表现出这些研究人员的困顿和无奈,他们才是经常被我们忽视掉的人群。我们在买药的时候,总是看生产公司,从来没有人会去搜索一下这种药是谁发明出来的,也不会有人去想这背后又有多少辛酸和故事。”

    0/0
      上一篇:良医妙药 Extraordinary Measures 精讲之三 下一篇: 良医妙药 Extraordinary Measures 精讲之五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

      下载听力课堂手机客户端
      随时随地练听力!(可离线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