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教:别再冤枉孩子不听话,明明是你自己说不清
教程:幼儿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225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别再冤枉孩子不听话,明明是你自己说不清

    去年“黑五”【注解标号】【注解内容】“黑色星期五”的简称。美国圣诞节大采购通常是从感恩节之后开始的,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因此感恩节的第二天,即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就成为美国非官方圣诞购物季的启动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五”。【/注解内容】的时候,家里新添置了一套音响。老公安装好后试了一下,播放效果不错,还能连接我的iPad,这样就可以把小D想听的歌曲通过音响放出来。老公上班时,我想打开音响放歌曲,却怎么也打不开。

    我是“电器盲”,平时几乎不碰家电。每次老公演示给我如何使用这些家电时,我都觉得好复杂,反正有老公在,所以我从来不想学。但现在,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周末老公在家时,我提到音响打不开,老公拿过遥控器,唰唰按两下,音响就开始播放了,他说:“怎么打不开,这不是挺好的吗?”我问该怎么弄。老公拿着遥控器关了又打开,然后说:“就是这样啊,这样就打开了。”我有点儿不高兴地说:“你是在教我,你不能默认每个人的水平都和你一样。你至少要清楚地告诉我,先按哪个键,再按哪个键。”老公这才“慢动作回放”,我也搞明白了如何打开音响。这时我发现,其实操纵这些家电并没有那么复杂。

    不要默认孩子的水平和大人一样

    小D16个月的时候,我们准备教她自己脱鞋(穿鞋更难,所以先让她学习脱鞋)。老公自告奋勇地要自己教。他说:“我也看过你公众号的文章,知道该怎么做,先看她自己能不能完成,如果不能就由我来演示,然后鼓励她自己尝试。如果她做成功了,我要肯定;如果失败了,就先疏导情绪,再鼓励她继续尝试。”听上去非常正确,我说:“好啊,那你们好好练习吧。”

    半个小时后,老公带着一脸挫败地来求助了:“不行啊,我教不会。理论是一回事,实践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我说:“这样吧,明天有机会你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教小D脱鞋的,让我看看。”第二天,小D回家坐着要脱鞋,我就让老公来教她。

    老公蹲下来告诉小D:“你需要自己脱鞋。”

    小D自己尝试着瞎弄了几下,脱不掉,就抬头和爸爸说:“help.(帮帮我。)”

    老公帮她把魔术贴打开,帮她把鞋子脱掉,说:“你看,就是这样啊,另外一个鞋子你要自己脱。”

    小D又尝试了一次,结果瞎弄了几下,还是脱不下来。这时,她准备逃跑了,扭动身子想从椅子上下来。

    老公不允许她放弃,一把按住她说:“小D要自己脱鞋,刚才爸爸教过你了,你要自己脱鞋。”

    小D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哪会那么容易被“钳制”,她马上开始大叫:“下来,下来,I want down!(我要下来!)”

    老公还是锲而不舍地说:“小D现在是大孩子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教过你了,你再试试。”

    可惜这些话完全淹没在小D的叫喊声中。小D看到叫喊无用,开始带着哭腔喊道:“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最后老公屈服了,帮助小D把鞋子脱了。然后无奈地看了看我说:“你看,我就是教不会啊。”

    那天晚上,我和老公回顾了白天发生的一幕,我问他:“你还记得上次我问你音响怎么开的事情吗?有没有觉得跟今天的情况很类似?你当时也是说‘喏,就是这样’,你这样做根本不是在‘教’。”

    学龄前的孩子其实是很无能也很无助的,有很多事情他们都不会做,但他们的内心又希望自己是可以做的。如果他们进行了尝试,却没有成功,他们的内心就会受到挫败。

    我一直想学习如何打开各种各样的电器,但是老公每次都轻描淡写地说“就是这样啊”,感觉是在“藐视”我的智商,事实上,他并没有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大人尚且会这样,何况是孩子呢?孩子小小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大大的“自我”,当他们觉得事情太复杂、太困难时,就会本能地逃避。他们无法很好地用语言来表示自己“听不懂,不明白”,而是选择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即哭闹、不配合,甚至一走了之。

    孩子的这些行为通常被大人解读为“听不进去、教不会”,事实上,孩子所有“不听话”的背后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是他们“求助”的信号。可惜大人总是不经意地默认“孩子的水平和我们一样”,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怎么帮助他让这件事变得简单一点儿,从而能够让他独自完成”。

    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给孩子简单有效的指令

    在教孩子做事情这方面,相对来说,小D更听我和认知老师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给出的指令更加简单和有效,通过这些指令,小D能够感受到我们是在帮助她一起完成事情,而不是借着指令的名义“碾压她的智商”。

    那么,后来我是怎么教小D脱鞋的呢?很简单,我把自己现有的认知清零,假设自己一点儿都不会脱鞋,然后来思考:关于脱鞋,我该分几步做。

    第一步,把膝盖弯起来;

    第二步,把鞋子打开;

    第三步,手握着脚后跟,往外拉鞋子,使劲拉。

    你看,我把老公的那句“就是这样啊”,细化成了3个步骤,每一步都用次序开头,让小D方便记忆共有多少步骤,每个步骤都给予了具体的要求,告诉她到底应该怎样做。

    我演示的时候也是按照这3个步骤进行的,并且放慢动作展示给小D看。小D自己操作时,我也会根据这3个步骤进行提醒。这样练习几次后,她自己就学会了脱鞋。当然,之后也会有忘了怎么做的情况,但我每次都会用简单、有效的指令来提醒她,大多数情况下,她都能非常配合地独立完成。

    小D10个月大时,我让她帮忙整理玩具。我说的是:

    第一,去把那匹马拿过来;

    第二,把马放进盒子里;

    第三,把盖子盖上。

    小D22个月时,我教她自己穿袜子。我说的是:

    第一,把两个大拇指放进袜子里;

    第二,用力拉开袜子口;

    第三,把脚抬起来,伸进袜子里;

    第四,用力往上拉袜子。

    孩子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是我们已经重复做了几千、几万遍的,所以我们容易“想当然”,认为“就是这样啊,怎么总做不好呢”。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多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这份帮助的感觉,孩子一定会体会到,自然就会更加配合。

    也许有的妈妈会问,我等孩子再大一点儿,等他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再教他做这些,不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吗?是的,你当然可以这样做。前提是在这之前,你一次都不要唠叨孩子,不要批评孩子什么都不会自己做。

    大J特别提醒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如果长期被人唠叨,人就会出现“选择性不听”。到那时,即使你想说,孩子也不愿意听了。长期的批评、唠叨是慢性毒药,它会侵蚀亲子关系,会降低你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也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建立。

    不要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保姆型家长却不自知,孩子不需要父母帮他做很多事,但他需要父母教他如何独自去完成很多事。而这一切,都要家长从学会给出孩子简单、有效的指令开始。

    0/0
      上一篇:美国早教:教孩子敢于捍卫“身体主权”,远离霸凌事件 下一篇:美国早教:孩子需要夸,但不能“乱夸”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