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二、外交
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158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第一位为美国打开前进亚太地区的途径,并摆脱了传统“孤立外交形象”的是麦金莱总统。在许多人的认知中,美国的外交是“重欧轻亚”,其实不然。对美国而言,面对欧洲的是孤立或中立,但面对亚太地区的则是扩张。因此所谓的“重欧轻亚”,是指美国对欧洲的外交工作不易,对亚太地区则轻而易举,而不是美国重视欧洲,轻视亚洲。麦金莱总统于1898年发动了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被视为美国外交上的一个转折点。战争原因复杂:经济上,是为满足资本家的扩张需求;军事上,受海权论的激励(7);宗教上,有传道的使命感;思想上,则受到“适者生存”进化论的影响。战争的导火线来自于由西班牙统治的古巴发生动乱,西班牙平乱无方,美军介入,导致美西发生战争,美国先后占领西班牙所拥有的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等地。1898年10月,美西在巴黎签署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愿将波多黎各及关岛让给美国,并以二千万美元将菲律宾群岛出售给美国。尽管获胜,美国并未将这些地区纳入版图,主要是美国不愿让这些地区的人民分享美国人的公民权,但也因此使得古巴成为美国的心腹之患。美国在取得菲律宾之后,引起当地原住民反抗,反抗军领袖阿奇兰多(Emilio Aguinaldo)不时对美军进行骚扰,美国派军围剿,经三年平乱,但也引起美国国内一片检讨声浪。塔夫脱总统辩称,美国之取得该地是要训练当地人自治,然而事实上却是想作为对亚太地区扩张的跳板,并以此开始介入中国事务。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于1898年与英国共同发表对华“门户开放”(Open Door)宣言,1900年与欧洲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借口清帝国庚子拳乱造成传教士被杀事件,进攻中国,并取得胜利,获得庚子赔款。美国从此开始正式介入亚洲事务,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开始改变,由消极被动的“孤立”或“中立”,转为积极主动的“干预”或“恐吓”。

    20世纪以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多实行下述多种方式进行:军事外交、巨棒外交(即恐吓外交)、金元外交、道德外交,或单独使用,或交叉使用。狄奥多·罗斯福总统即用巨棒外交、金元外交对付菲律宾及拉丁美洲国家,任内除了调停日俄冲突,于1905年促成双方在美国新罕不什尔的普里茅斯(Treaty of Portsmouth)签订和约外,并发表了对拉丁美洲的“罗斯福主义”(Roosevelt Corollary),进一步表明了美国对门罗主义的态度,不容许欧洲国家对美洲国家的干预,但不排除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监督,尤其是当拉丁美洲国家积欠欧洲国家债款不还时,美国有权代讨。美国在1903年更协助巴拿马共和国独立,建立巴拿马运河,缩短美国由大西洋岸至太平洋岸的海上航程。

    美国外交活动至威尔逊总统时代进入一个新的局面:由干预亚洲、拉丁美洲国家政局,进而争取获得欧洲国家重视。美国是由欧洲移民所建立的国家,在欧洲人眼中,美国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因此多少对它具有成见(或讨厌,或轻视)。长久以来,美国也以衣锦荣归为其志业,一次世界大战天赐良机,美国于1917年在亲德与亲英的强力矛盾冲突中,由思想、行动中立,转为行动中立、思想不中立(偏英、法),再变成思想、行动都不中立,一面倒向英国,终而介入战事。战后威尔逊总统提出14点和平原则及国联组织构想,但遭欧洲忽视及美国本身的杯葛。纵然威尔逊四处奔走,甚至诉诸民意,但形势比人强,欧洲国家的成见加上美国政党之间的歧见,使得他有志难伸,以致功败垂成,一病不起,遗憾告终。一战之后,美国面对的是战后国际战债与赔款的压力,同盟国试图用赔款来抵消积欠美国的战债,约103亿余美元,但美国不愿,由于盟国对德国索赔数额过大(8),德国无力偿还,导致战后国际金融出现危机,虽先后于1924年提出道斯计划(Dawes Plan)(9),1929年杨格计划(Young Plan)(10),但德国仍无法承担,至1933年后即不再付款赔偿。其间更引爆了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恐慌,刺激意大利、德国走向军国主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以及希特勒的纳粹党乘机崛起。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有鉴于战争的可怕,先后举行全球裁军会谈,如华盛顿会议(Washington Conference)并签订了《日内瓦草约》(11)(Geneva Protocol 1924)、《洛加诺公约》(Locarno Pact 1925)(12)、《白瑞安─凯洛格非战公约》(The Briand-Kellogg Treaty Pact 1928)(13),美国均有相当程度介入。

    战后美国回归正常,全国进入繁荣富裕的生活享乐之中,但1929年的经济风暴改变了一切。德国纳粹党以撕毁“凡尔赛和约”,及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重整罗马帝国光荣获民众支持而得势,造成世界局势的再次动乱。1939年9月德国并吞波兰,英法对德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爆发。亚洲方面,战鼓声早已响起,早在1937年,中国即因日本入侵而对日宣战。欧亚的战争条件不同,但帝国主义的心态相近,后来因美国的介入,而演变成一场全球大战。美国对欧战的态度,在战争初始之际,系因国内移民支持对象不同,主政者只好采中立政策,后鉴于英法处境日艰,乃以《租借法案》(14)(Lend-lease)方式,变相协助盟军。1941年10月美国驱逐舰“鲁宾詹姆斯号”(Reuben James)被德国潜水艇击沉,百余名兵士遇害,美国国会取消中立法,允许美国武装商船进入交战区,美军正式介入欧战。亚洲方面日军于1941年12月7日突击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正式对日宣战。亚欧两地的战事由于美国的两面作战而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历经激烈战斗,参战国城市遭严重破坏,农田荒芜,交通阻绝,财产损失达一兆五千亿美元,除美国外,各国皆面临破产之虑。大战结束,英法地位式微,美苏成为世界的新盟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政,这位在美国政坛上唯一连任四届,且又罹患小儿麻痹症,率领美国人渡过经济危机,并介入世界大战的总统,在战争期间与盟国领袖举行了一连串国际会议,包括摩洛哥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3)、加拿大魁北克(Quebec, 1943)、埃及开罗(Cairo, 1943)、伊朗德黑兰(Tehran, 1943)、苏联雅尔塔(Yalta, 1945),提升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战后杜鲁门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15)“马歇尔计划”(16),确定了美国在战后的声望,取代了上个世纪英国的日不落国地位。

    0/0
      上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一、战后重建 下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2章 第四节 三、内政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