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史》 第7章 第六节 一、垮掉的一代
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185  
  • 提示:点击文章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此时美国社会刚摆脱战争的阴霾,走向繁荣的道途。由于强调工业化、技术化的需求,影响美国社会趋向追求共同的理念与方法,忽视存在于个体之间的个人差异,造成社会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个“存异求同”社会中,强调认同的结果导致文学方面出现了一支强烈的反“求同”现代潮流。这批作家对美国的大政府、大公司、大劳工组织展开批判,希望回到传统的生活方式。加上受到二次大战后美国的恐共心理以及“麦卡锡”反共宣传的迫害,他们朝反主流路线写作。主要的作家有: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的作品之中。

    1.塞林格

    战后美国作家中最能代表青年的反文化精神者。一生只写过两本小说、一本选集,内有九个故事,还有些短篇故事。塞林格小时读书成绩平平,喜欢戏剧及热带鱼,曾至军事学校接受严格军事训练。他不重视社会关系,结婚后,满足现状,每天将自己关在工作室中,不写作时,就看电视,不和外界接触。他的作品多批评美国教育,并将罪恶与成年人放在一起。他笔下的理想人物是儿童和少年,纯真和幼稚。

    代表作为《麦田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小说的主人霍尔顿·考尔菲德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向心理医生回忆他在圣诞节前离开潘西中学,至纽约流浪三天的经过。读者在此可以看到一位桀骜不驯而又敏感苦闷的当代美国青年,在平庸、虚伪和丑恶的社会中,走投无路的情形。作品真实反映出当代美国青年所共有的孤独、苦闷、彷徨与对现实的不满,让成千上万美国青年觉得自己对塞林格比对亲人更近。

    2.凯鲁亚克

    美国“垮掉的一代”(不满社会现实,又自谦人微言轻)最重要的一位作家。生于马萨诸塞州,童年时兄长病逝,对他造成重大影响,喜欢足球及阅读。后来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校成绩优异,但时运不济,在一场足球比赛时受伤。二战期间加入海军服役,在训练时,因行为不端,被送进精神病院,遭除名退役。不久又因同伴杀人,被控包庇罪被捕,获释后,开始写作生涯。1954至1957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此时他对佛教及禅宗相当投入,试图透过东方的宗教,为西方的生命焦虑找到纾解管道。在生命最后一段期间,他过着“自我放逐”的岁月,纵酒、看电视、听音乐。1969年10月21日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医院病逝。

    凯鲁亚克共写了18部小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小镇与城市》(Town and a City)以及《在路上》(On Road)两篇。《小镇与城市》是从一种异化的角度探讨对现状的不满,表现出工业文明之下,小镇的传统社会道德价值与城市中令人眼花缭乱但危险丛生的精神和物欲之间的冲突,小镇家庭的温馨同移居到城市后的绝望、失意,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路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重视流浪汉冒险生涯、亡命之徒对社会的反叛。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边缘人,包括吸毒者及流浪汉。凯鲁亚克的自然主义有种神秘的、浪漫的、超现实的色彩,寻找传统文学所忽视的地方及新价值。他强调随兴的自然创作,禅宗的顿悟、体验和启示,反映了美国的情绪和美国的社会。此书所显示的垮掉派基本精神是:不再相信任何权威、无视传统习俗与道德文明的约束,对现存的法规、制度不满。

    在垮掉人士看来,所谓正常生活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所谓企盼的人生前景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这些人要求改变生活,改变社会面貌,寻找兴奋的生活,用爱情、美色、大麻、烈酒、爵士乐等来取代平庸无聊的生活,打破一切框框。他们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是体验各种经验,及时行乐是他们的生活教条。他们历经艰险,奔驰在大路上,真正的目的不是在追求安定的伊甸园生活,而是只想过一种漫无目标的流浪生活。自认为是世界的过客,遭西方文明戕害。他们藉逃遁,对一切世俗观念的厌倦,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3.金斯伯格

    生于新泽西州,为俄国犹太人后裔,父亲为中学老师,也是位诗人,母亲是美国共产党员,对他的诗作提供不少灵感。曾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后因故被退学,二次大战后,重返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48年毕业,后受美国反共政局影响,精神崩溃,送入疯人院,稍后死于疯人院中。

    金斯伯格从一开始就是一名文学边缘人,代表那一个时代的诗人对社会压抑体制的反抗,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的控诉。他用不押韵的自由诗和放浪的生活方式,反对与资本主义体制的认同与合作。关心社会与公共问题,如核战、越战、种族主义、生态等问题,诗歌中透露了个人生活、旅行、性史、吸毒、对佛教的兴趣等。他与凯鲁亚克一直维持关系,两人的作品有许多近似之处,表达了美国青年的呐喊。其代表作为《嚎叫》(Howl),描写这一代精英思想被疯狂摧毁了,青年对现存社会体制愤懑、失望。《嚎叫》代表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批判,表达了被异化的美国的呐喊,也表达了他对美国社会、世界与人生的看法。将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打破一切传统。

    金斯伯格的诗作描述了折磨人的现代城市生活,将失败转化为一种神圣经验,被认为具有《旧约》一样的预言力量,谴责罪恶。《嚎叫》使他成为美国诗歌的预言家,也使他的诗成为美国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0/0
      上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7章 第六节  20世纪下半期(1945年以后)的文学 下一篇:《美国文化史》 第7章 第六节 二、黑色幽默

      本周热门

      受欢迎的教程